更新:2025-07-11 19:28
首映:2016-04-14(中國香港)
年代:2016
時長:94分鐘
集數:0集
連載:更新至1集
評分:6.1
觀看數:57548
來源網:三年影院
拍得不錯:荒謬!這部集合了僵尸、貞子、長辮女鬼的港片,完爆所有國產恐怖片
本以為是恐怖片,看到水泥時候還覺得還蠻有意思,看到喜宴就以為是小孩不在了還等著反轉,結果是個溫情故事。那個演員的故事倒是有些感觸。不一定那個不就是前幾年盛傳的賣器官嗎?最后那個倒是挺有趣,朋友都笑了。這幾個故事感覺也不同,放在一起會很容易相互影響。水泥我給兩星,因為劇情沒說好;喜宴我給一顆星,表達了父親無奈;老演員我給三顆星。不一定我給一顆星。最后給兩顆星。平均下來就是兩顆星。這電影對不起這片名,倒是有些諷刺。
的確不錯,劇透一下大概劇情,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第一個故事:
兩個警察晚上執勤,接到報警,1號年輕警察先到現場,被兩女鬼用水泥活埋了,2號老警察去了之后發現是廢棄多年的房間,打那個年輕倒霉警察的電話后,發現鈴聲從腳底傳來。第二天警察們挖開地板和墻壁,發現了兩女鬼的尸體。原來她們多年前被工地管水泥的人殺掉埋在墻里,而那人后來車禍死掉了。奇怪的是,當年殺人者的臉居然和倒霉蛋警察的臉一模一樣,這是女鬼的報復?而老警察愧疚辭職了,一直在找倒霉蛋警察,直到某次在路邊看到個男人長得和倒霉蛋一模一樣,而他上了輛出租車,車后排正坐著那兩個女鬼,難道又是新一輪的報復?
第二個故事:離異男子帶著孩子去參加前妻婚禮。第三個故事:喪偶老頭把老太太尸體放床上天天一起睡,覺得孤單就和尸體說話,吃飯時也在幻想老婆還活著,還在和他一起吃飯,看電視。老頭終于忍不住孤單想自殺時,正巧樓下鄰居母子碰到逼債的上門抓人,老頭臨時改變想法去報警救人,為拖延時間還客串了一把神父,居然把逼債者中的年輕人給感化了不少
幾個年輕導演的新銳之作,既有港產商業片一流的制作班底,又有老戲骨的參與,幾個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讓人感概新導的精彩,也讓人相信香港電影其實開始在慢慢的復蘇。
頭個故事類似李碧華的風格,拿實物做片名,水泥作為行兇的噱頭,很一般,因為故事內容比較單薄,葉童的表演浮于表面,方中信的表現則豐滿一些,表現肢體和對臺詞的控制,勉強算及格。
接著的喜宴是港產片擅長的一個分支,絮絮叨叨的溫情路線,夾雜著動畫片略顯冗長,整部沒有沖突,五個里面最乏味的作品。
然后good take 故事還算有趣,對老演員的現狀做了關照,后半段的沖突可能是篇幅有限,缺乏張力直接沖奔結尾,節奏失控。
中間的是非常香艷的不一定,也是片中最好的一作品,角色相當完整,故事一波三折前后呼應。
最后的嚇鬼是對香港鬼片另一個角度的詮釋,當年那些嚇唬我們的鬼片演員近況如何,別來無恙?我們熟悉的面孔過著慘兮兮的生活,跟新聞里時常報道的各路過氣港星一樣,沒有出路。服裝美術非常亮眼,苗僑偉亦正亦邪有點約翰尼德普的意思。
(1)《水泥》——當驚悚故事看:驚悚懸疑開端有趣,結尾胡亂填坑、無法自圓,完整性很差。當隱喻故事看:母親教導伙同女兒殺人、男友相警察心存獲救希望選擇只能呼吸的慢死,解析過程有些意思,但細嚼不過是延續十年的幼稚絕望。
(2)《喜宴》——比較討厭了,主體故事已經沒法看了,除非硬著頭皮解釋為荒誕。老爸大話王,中干而外強,故作幸福成功態,一家三口照片中扮演和諧一家人。編劇丫的真夠港燦,描繪的兩地都心知肚明,就特么HK的幼稚、天真、外加單純,要不要臉?
(3)《Good Take》——Bad Take空巢老龍套,Good Take圓滿致知音亡妻。借著林雪之口拐彎吐槽了香港電影受限,回歸前香港電影中出現的澳門槍炮齊鳴、血漿四濺、悍匪開掛干警察,回歸了之后連個殺手都沒有了。
(4)《不一定》——狗用錢欲誘惑把人變成狗,然后再狗咬狗中不敵青出于藍的新惡狗。用腎交的老梗做隱,用喪失人性的老生常談宣泄不滿,意圖將港人墮落迷失于誘惑、喪失人性道德全盤歸罪于回歸,簡直像個溫室里被寵壞的孩子在滿地打滾的推卸責任。
大家都不看好第二個故事喜宴,我卻覺得真心是良作,導演想讓我們從中慢慢體會。我個人覺得媽媽應該是死了,爸爸帶著孩子去參加她的冥婚。幾個細節,一開始標題喜就用方格框了起來,到了婚宴現場,門口登記嘉賓的人爬在桌上,現場沒有其他人,而小姨卻說人都到齊了,可以拍照了。很多解釋不通,導演是不是拍的過于隱晦了,很難理解。也求有其他體會的朋友分享觀影體驗!
拍得不錯:荒謬!這部集合了僵尸、貞子、長辮女鬼的港片,完爆所有國產恐怖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