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講的是邁克上校護送在伊戰中犧牲的上等兵錢斯,我們不去討論伊戰的性質如何,我相信電影想表述的也不是這個,影片向我們傳達了對一個犧牲戰士生命的尊重,全片的基調很平靜,基本沒有起伏,但也正因為此,更加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帶給我們的莊嚴、敬畏。影片中沒有錢斯在戰場上的畫面,甚至沒有他臉部的鏡頭,當然,從他戰友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只剩下了半邊頭,我認為導演沒有給他正面鏡頭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錢斯是一個象征,他象征著所有在戰爭中失去生命的戰士,不論他是哪一個國家,當然

你可以把本片看作是一部宣傳片,或者照咱們的說法:主旋律電影。作為一部講述人物內心情感的電影,《護送錢斯》缺乏真正的力度,從頭到尾不過是文職軍官主動請纓,護送一個他不認識的士兵的遺體回鄉的故事,相當平面化。但從宣傳愛國主義的所謂“主旋律”電影角度來說,本片算是拍得相當好看了:它營造了一種莊重肅穆的氣氛,讓觀眾不會著眼于“為祖國當兵光榮”這樣虛浮的概念,而是深切體會到國家、百姓對為國死難者的尊重——完全與黨派、利益、意識形態無關。說到底,這就是對人、對生命的尊重,對某種意義或價值的肯定。在這個益發虛無化的社會中,本片更顯難能可貴的質樸和傳統。當你看到公路上的車輛自覺為裝棺槨的車子開道,統統打亮大燈時,你會忘記這是一部美國人的電影,僅僅為其真誠和細致感動:認真的形式中所包含的東西比口號更動人。
護送錢斯:看了4遍,回回都感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