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8 05:22
首映:2010-06-16(韓國)
年代:2010
時長:120分鐘
語言:韓語
評分:6.9
觀看數:46464
來源網:三年網
《向著炮火》什么戰爭都是一樣的
韓國戰爭片,71名韓國學生兵,在與北朝鮮正規軍的對抗中全部戰死。取材于真實故事。
當看到他們是說著同樣語言的歲數相當的年輕人,當看到他們無論有著怎樣的意識形態在垂死前都用相同的語言呼喚著媽媽,當看到他們都充滿藐視死亡的勇氣奮不顧身的勇猛的相互廝殺,當看到他們在心底都還存有善良的本性,不能不讓人深思:這樣的血肉刀兵相見究竟為了什么。
看到這部影片時,很容易的聯想起2004年韓國的另一戰爭巨作《太極旗飄揚》,在對于戰爭殘酷性的描述中,同樣有著對于戰爭的反思。本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到頭來自相殘殺。
看完這部影片,姑且先把影片中比較不符合邏輯推理的情況放一邊,讓我迫切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說著同種語言的一個半島國家何以分成了兩個國家?通過搜索才知道,原來這個半島國家的人民是被他國給利用并魚肉了。真是可憐!
引發思考的段落:
隊長吳張帆在打死一個垂死的北朝鮮士兵時,心里對母親說了一段話,這段話應該是所有厭惡戰爭殘酷性的人都無法釋懷的一種痛苦,所有戰爭中的士兵們都是母親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姐妹的哥哥或弟弟,都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從這樣一種人性的宏觀性去想,戰爭真的是可恥的。
甲祖和吳張帆在共同面對一個北朝鮮10歲左右的孩子兵時,(我也頓時慌了神,還是個孩子,怎么就。。。是開槍殺,還是不殺?是敵人,可他還是個孩子,矛盾啊!從來沒有看過一部影片讓我這么矛盾的失去判斷)我是真的無法用理性來判斷戰爭的雙方誰對,誰錯。戰爭常常把沒有錯誤的雙方,都逼入無人性的絕境,如果有誰喜歡戰爭,我想他一定是個沒有人性的家伙,是個畜生。而那些引發戰爭的人也絕對是個不負責,毫無人性的畜生。
地上的人民,既被安置在不同國家,就以不同方式紀念韓戰60周年。本片的主創陣容,在首爾出席了“天安號”罹難將士的吊唁活動。往昔和今朝,戰爭與和平,就在黑壓壓的一鞠躬中,被牽連了。如果說,三八線是一根橫向的梁木,60年后“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語)是一根縱向的梁木;朝鮮半島的磨難與前途,就如一副沉重的十字架,活畫在世人眼前。
1950年8月的南韓,如血海地獄,燒著不滅的硫磺。金日成的人民軍不宣而戰,不到兩月,韓國90%的國土已淪陷。為保住最后一座城市釜山,他們把殘留的傾國之力,都押在了洛東江一線。聯合國譴責朝鮮,組建聯軍,趕赴仁川。蘇聯獨自偷生,投了棄權票。21個西方國家參戰,16個國家出兵。按東方的政治倫理,這叫“存亡國,繼絕世”,春秋大義也。按近世的普世價值,這是地上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之后,人類第一次投票組成的義軍。在那個最漫長的月份,軍人拼死亡命,婦人閉門哭泣,學生征召上陣,教會禁食禱告。最后一線希望,是那些不認識他們的遙遠的海軍陸戰隊,能趕在他們亡國之前成功登陸。
很一般,劇情很幼稚,青少年年少輕狂可以,不懂事不懂得戰爭的殘酷可以,沒見過真正的戰爭可以,但別因為什么都不懂把劇情拍的很幼稚,因為個人的逆反不顧及所有人的安全,想要突出一個人很厲害不是依靠他人的愚蠢來實現,南韓將軍不知道什么心理,事先孤身一人進入對方戰區勸降,哪來的底氣,也是欺負人家學生沒見過世面,換做正規軍早給你抓起來斃了,啥玩意,還有說12點就12點,你可是很守時,害了一整個軍隊,放著坦克迫擊炮不用,硬是讓自己的軍隊沖鋒,發現自己有些損失了大秀自己憤怒的情緒
因為最近也在看一些朝鮮戰爭方面的書,順帶看看這個電影,從戰爭片的戰場拍攝技術而言說實話已經很不錯了,包括馮小剛的集結號上也應用了韓國特技技術,體現了真實戰場的景象,這部片盡管很多細節被很多人挑剔,但從整體上來看的話并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朝鮮戰爭作為北方的朝鮮發動的一場以統一為目的的內戰到將美中兩大國拖入戰火并最終導致朝鮮半島徹底分裂的一場戰爭對韓國人和朝鮮人意味著什么,我想這是導演必須思考的問題,這部電影雖然講的只是一場很小的戰斗,少年士兵頑強抵抗北方朝鮮軍隊,但導演并不是簡單的宣揚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內戰沒有勝利者,因為戰死的都是國人,留下的只有滿目瘡痍,這就留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一定要通過這種暴力的方式來實現統一嗎,南北之間的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就一定要通過你死我活才能解決嗎,普通人的幸福和意識形態上的高下到底哪個更重要(這一點上《太極旗飄揚》也許表現得更好些,盡管《太》在拍攝上的漏洞更多)。我想這也是導演在拍類似題材的電影時的一個主要著眼點
好像名字挺俗的,一起名字什么的就詞窮。
果然我TOP崔勝賢、果然我權相佑、金承佑大叔,演技大發!!!
開篇就是慘烈的戰爭戲,像金陵十三釵那種的,槍林彈雨中,TOP穿著一身老式的學生裝,脖子上掛著一圈又一圈的子彈,穿梭在炮火中...
看著戰友在敵人的刺刀下痛苦的樣子,但發抖的手就是上不了子彈,看著增援同志一槍斃掉敵人,握著子彈的手緊了緊,眼里是恐懼、尷尬...抱著不斷流血的戰友上軍車,這一片段中揉了回憶的片段進去,真的非常感動,畫面也非常唯美。
戰事變化,71個學生守一個學校,TOP成了中隊長,金承佑大叔說憑直覺去做事,其他的人感受到你的真心實意,自然會跟隨你。
還記得那一片黃燦燦的田野,恐怕是對戰爭歲月中一起經歷的故事的美好回憶,那是他們的全部青春,在樹林里被一個偵察兵偷襲,權相佑被激怒,一路狂追,最后整隊的人拿著槍都跟著他去了,被伏擊,反敗為勝,最后的小孩兵說他是金日成總統任命的戰士...
TOP這時候終于開始明白了戰爭,握著槍的敵人就應該殺,這不對嗎?
即使不是妖怪一樣的敵人,即使他們也會在受傷后呼喚媽媽
《向著炮火》什么戰爭都是一樣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