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14:15
首映:2010-06-16(韓國)
年代:2010
時長:120分鐘
語言:韓語
評分:6.9
觀看數:84751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向著炮火》威武的思密達,蕩漾的《71》
因為最近也在看一些朝鮮戰爭方面的書,順帶看看這個電影,從戰爭片的戰場拍攝技術而言說實話已經很不錯了,包括馮小剛的集結號上也應用了韓國特技技術,體現了真實戰場的景象,這部片盡管很多細節被很多人挑剔,但從整體上來看的話并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朝鮮戰爭作為北方的朝鮮發動的一場以統一為目的的內戰到將美中兩大國拖入戰火并最終導致朝鮮半島徹底分裂的一場戰爭對韓國人和朝鮮人意味著什么,我想這是導演必須思考的問題,這部電影雖然講的只是一場很小的戰斗,少年士兵頑強抵抗北方朝鮮軍隊,但導演并不是簡單的宣揚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內戰沒有勝利者,因為戰死的都是國人,留下的只有滿目瘡痍,這就留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一定要通過這種暴力的方式來實現統一嗎,南北之間的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就一定要通過你死我活才能解決嗎,普通人的幸福和意識形態上的高下到底哪個更重要(這一點上《太極旗飄揚》也許表現得更好些,盡管《太》在拍攝上的漏洞更多)。我想這也是導演在拍類似題材的電影時的一個主要著眼點
該電影前半部分是國慶在家看的,當時一邊看一邊聽奶奶講她還不太懂事時,日軍來到澄海的情形,在我們這一代人之上,幾乎都是恨透日本的聲音,可到了我們這一代,日本動漫卻是深深地侵蝕了我們的心,我還好,但我的兄弟姐妹們足夠瘋狂,甚至,我的“妹夫”就叫佐助。不過,該片不是抗日題材,而是關于南北朝鮮之戰。
這是一個真實的戰爭故事。1950年8月,為了守住關系到韓國戰爭命運的洛東江戰線,穿著校服加入戰火中的71名學生兵與朝鮮人民軍展開一場悲傷且偉大的生死較量。這一個不折不扣的陽剛之作
戰爭,無法想象那一刻的到來,但那一刻時時在我們身邊,也許就是下一秒,你當下的微笑就會被突如其來的槍聲所凝固。戰爭,是歷史發展進程的一架絞肉機。后人不知前人之痛,亦覆前人之轍,人最易忘記的是歷史,最不該忘卻的也是歷史。因為忘卻,戰爭成了歷史的主旋律。
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河山一寸血。猶如影片中的71位學生兵一樣。因為好奇,因為熱血,以為戰爭是聚會,以為戰爭是靡音。以年輕特有的熱血,以及心底那一絲絲火熱的愛國之心,站到了絞肉機的面前。等待他們的必定是模糊的血灘。
戰爭是一句兄弟照顧好我的母親;戰爭是一場母親含淚佇立的離別;戰爭是一出母愛膠著的歷史。這一刻的別離,是一生的期盼;這一刻的淚水,是永恒是心傷;這一刻的堅強,是歷史的沉默。滾滾歷史之輪,不斷碾碎著天下母親的心。
因為征服,才有戰爭;因為掠奪,才會戰爭;因為私欲;才致戰爭;因為政治,才是戰爭。海之廣闊而不及于天,天之無垠而不及于心。心之懷當能容天地萬物之變,而世人只知海天之闊,不知其內心之無際
因為“太極旗飄揚”帶來的好感,我從一開始就關注著這部影片,希望本片能再續“太極旗飄揚”的輝煌。然而,事實表明,主旋律并非中國獨有,缺乏常識的軍事片也不僅僅存在于中央一套。本片不僅失去了“太極旗飄揚”、“實尾島”等韓片中所包含的能夠跨越國界和意識形態的自我反省精神,而且連起碼的軍事常識和客觀精神都擯棄了。唯一還能正常發揮的就是特效團隊。
首先是72名學生兵成了“斯巴達克72壯士”。電影剛開始,初上戰場學生中隊長的表現雖糟糕但卻具備真實感。書生剛上戰場,被炮火震聾,被殘肢斷臂嚇傻,再正常不過了。但本片的學生兵。卻可以在十幾米的距離與對方精英部隊戰士對射;可以憑著一挺機槍撂倒十幾個士兵;可以與殺人不眨眼的老兵白刃戰;可以在訓練時打不著標靶而戰時卻能打中人體;可以在巨大的傷亡面前毫不退卻.......而他們的對手,則是從三八線一直打到釜山,差點獨自將美韓聯軍趕下海的朝鮮精英部隊。我該說,是學生兵太過神勇了,還是美韓聯軍太廢柴了。
其次是一如既往的臉譜化北韓軍。除了少許幾個描述垂死的北韓傷兵的鏡頭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凡是美化戰爭的都將是歷史的罪人
《向著炮火》威武的思密達,蕩漾的《71》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