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拍出來就是為了讓人們忘記鏡頭、忘記臺詞、忘記場景,而在心里留下長久的震撼,本片的故事有這種潛質,但其余介質泛泛,淪為一部詞語大于意義的作品。
1.開頭和中間頻繁出現的營造懸念的攝影技法大壞興致,將一個有無限內涵的故事拍成一個單一事件的環扣。
2.故事里的善與惡很值得探索,在Ben對Framer的第一場埋伏戲之前,福爾摩斯式的復仇故事情懷一直在,但在偵探出現后漸漸偏離軌道,成了槍戰片,按照前面的故事,最大的核心應該是‘疑問’,我覺得最好的結局是:Framer最后仍苦惱地不知道自己射殺的是誰,Freddie與Ben兩人同歸于盡。
3.錄像帶出現的時候還是很有意思的。
4.因為這樣的安排,Framer對于真理的堅持(角色的靈魂)顯得不明顯。
5.最后一場槍戰戲不能說是敗筆,簡直是折磨。
相比之下,看看紅色之州吧。
Cold In July
(官方翻譯七月寒潮,我不喜歡,沒想到更好的,七月之冷?。。。)
我不想定義這是一部電影還是話劇,除了這兩種可能性,影片鏡頭拍攝的手法又表現出近乎紀錄片的寫意。
故事背景設立在1989年的美國德克薩斯洲, 影片里一位木匠Richard情急之下一槍擊斃半夜闖入自己家中的不明男人,因此第二天驟然變成了小鎮名人。可以想象一個低調的小木匠一槍擊中人的右眼,并被鮮血噴了一臉后的恐懼。影片毫不啰嗦,開片前三分鐘就有一墻、一地、一沙發的鮮血入目。 木匠第二天就成了小鎮名人,還沒來得及適應這種令人忐忑的知名度,死者的父親Ben就來尋仇了。這父親一看絕非益類,能在警察重重包圍中松松闖入Richard兒子的臥室,不殺人不發瘋,只靜靜地站在雷雨中,塑造出地獄死神來訪的氣勢。看到這里,你以為影片要講兩個父親之間的復仇與保衛戰,可影片偏偏大轉彎,開始了完全意料之外的另一段情節---父親與兒子之間的贖罪與懲罰。鑒于是新片,再此不劇透太多。
我只想講講為什么我要大半夜寫堆東西來記錄這個片子:
第一,絕佳的鏡頭設計。

七月寒潮:顛覆!慎重觀看此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