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9 01:59
首映:1957-12-26(瑞典)
年代:1957
時長:91分鐘
語言:瑞典語,拉丁語
評分:8.8
觀看數:71871
熱播指數:682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尤蘭·辛達爾領銜,《野草莓》伯格曼1957。
法國散文流派的糟老頭子加上回憶題材確實審美疲勞,還是《第七封印》更暢爽淋漓。
在主線主人身邊來回奔跑的小狗。
好故事需與美景相伴。給觀眾一種原生的清新自然的感覺。
啊,天地萬物盡露美態,其源之光華何其耀眼。
我們說好了在旅途中不要背詩,不要談論神。
宗教之于人類,有如鴉片之于病恙肢體。
有《八部半》的現實與回憶、幻象自由切換,又有意識流夢的解析。
我們的行為都以需要為基礎,你需要活下去并創造生命,我需要死去,永不超生。
一個老學究在獲封榮譽教授的路上發生的一生回憶
莎士比亞:“最大的無聊卻是為了無聊費盡辛勞。你捧著一本書苦苦鉆研,為的是追尋真理的光明;真理卻虛偽地使你的眼睛失明。這就叫作:本想找光明,反而失去了光明;因為黑暗里的光明尚未發現,你兩眼的光明已經轉為黑暗。我寧愿消受眼皮上的供養,把美人的妙目姿情鑒賞,那脈脈含情的奪人光艷可以掃去我眼中的霧障。”
這就是野草莓生長的地方,我以贖罪死去,留下酸楚和懲罰,我看見你的孩子,我送走青春,曾經陪伴的人們都不會再停留。
野草莓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楊梅,另一種翻譯為《楊梅樹下話當年》,《野草莓》是意識流電影的經典作品, 也是一部超現實主義影片的代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現實與夢境之間的來回交替,影片成為在可查資料上顯示為200萬元,但是看似可能在場景上并不需要過多的支出。影片主要講述一個醫學教授授獎的一天,大早上臨時改變了計劃,改變了去授獎典禮的交通方式,一路上遇到各種事情,可以說算是公路片之始祖,從夢境與現實所見,內心所想與外部所聞進行接受與反思,再到最后人物的轉變
伊薩克爺爺,我敬愛你,今天,明天,永遠。
通過夢境流暢地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結合起來,以追逐自知的旅行為線,以夢為解析自我的媒介,在美的形式中道出情感的召喚,警醒人們認識自己,尋求人類偉大的福音。借助夢來完成自知,夢的情節占了整部影片的1/3,伊薩克不斷地被夜夢和白日夢所侵擾,反映了他精神里的微妙變化。沒有指針的表暗示了他“不再擁有時間”,象征生命的完結。黑衣人的臉被視作伊薩克的真實 向世界暴露了溫和外表底下的嚴酷表情,高樓象征著伊薩克被監禁在貧瘠的城市當中
從《第七封印》開始認識伯格曼。他的電影從戲劇中獲益匪淺:情節展開、沖突構造和一種意猶未盡的結局。
野草莓在選取電影表現橋段上是高超的。也許你碰到這樣的人:一貫自持、用掛在嘴角的寬容替代內心的接納、用虛偽冷酷的教養替代或悲傷或愉悅的真性情、用想象的人生代替真實的人生。如果要表現其對生活態度的悔悟, 還有比從一個已經依靠一生努力而碩果累累、接近人生盡頭的老人入手更合適的嗎?伯格曼截取了一段時空:老人接受他社會最高榮譽的路途。一方面,這是伊薩克從自己所依憑的生活理念獲得社會認可的一段路程,另一方面這是一個即將和人生告別的老人對人生的反思。從家里到多倫多的路程正是伊薩克回溯自己青少年的過程。路途在物理意義上是一直前進的,老人的心路歷程確是回溯的。路途是向上的,心路卻是向下的。這中間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張力。這也使得電影的情節既緊湊又充分展開。時空上只是短短的一段路程,卻借由往事、故地重游等手段豐富和延展了敘事和人物情感變化的空間。整部影片得以充分而恰到好處地展開。
“Then it struck me: supposing I make a film of someone coming along, perfectly realistically, and suddenly opening a door and walking into his childhood? And then opening another door and walking out into reality again? And then walking round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and coming into some other period of his life, and everything still alive and going on as before? That was the real starting point of Wild Strawberries.”
尤蘭·辛達爾領銜,《野草莓》伯格曼1957。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