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8 05:23
首映:2020-09-25(中國大陸)
年代:2020
時長:135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英語,日
評分:7.1
觀看數:29573
熱播指數:882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奪冠”有味道的運動片 追尋自己所愛
全程哭著看完,計算機基礎實訓教程都給我哭濕了,這個片子,隔了整整八個月我才敢看,八個月前看紀錄片,看完出去買藥,前男友說讓我別吃,說我陪他看姜子牙,他陪我看奪冠,結果第二天,我們分手了。
女排,我唯一一次看她們比賽就是2016里約奧運會打巴西那場直播,那時候對排球一點都不了解,只是電視在放,那時候不知道女排實力怎么樣,只覺得會贏,結果沒想到這場真的贏了。那個暑假,馬上就要引來初三中考的一年,在家長會前,我在紙上寫下備戰中考的宣誓語,我記得上面寫著:中國女排奪冠了
首先,作為陳可辛導演的作品,《奪冠》的故事是工整的,敘事基本流暢,演員演技在線,在表現競技體育的鏡頭語言上也很有看點,是一部質量偏上的電影。
不過我這兒不想深究電影的文本,只想談談《奪冠》的主題。
陳可辛是一個有表達欲望的導演,《奪冠》和他的其它作品相似,其真正的主題都是喻而不言的。觀眾都能感受到主題,但不一定能言說出來,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式的宣教。我不反對陳可辛導演表達他的觀點,但并不認同,因此覺得有必要將之點明,再附上自己的觀點給讀者參考。
一、方法論:左旋與右旋
看完《奪冠》,感想如下。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影片的格局問題。這部影片試圖以郎平的成長為線索,串起老女排與新女排的故事,著重描述了“五連冠”時期老女排、2008年北京奧運會陳忠和教練帶隊的女排,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郎平帶隊的新女排。關鍵是,我就沒看明白,導演講女排的故事,到底是想回答一個什么問題?就像我導師經常提醒我們的,寫論文時要反復問自己,我是要寫a case of what?
影片前半部分,即“老女排”部分,我們姑且可以認為導演想要反映的主旨是愛國。女排是為國家而戰
二刷《奪冠》,這一遍看,雖然我沒有再像第一次看那樣淚牛滿面,但是,很多對于人生的領悟,卻更加清晰浮現出來。
我自己的感覺,《奪冠》是有”女排精神“甚至家國情懷這樣大的敘事內核在其中的,但其實,它也是關于一個人、或者說一個女人,應當如何成就自己的“個人史詩”,在這一生如何把自己的天賦財富,發揮到最大值,讓自己活成盛大綻放的樣子。這樣的“個人史詩”,不僅僅是屬于郎平教練、陳忠和教練或是朱婷這樣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我們每一個平凡又不凡的普通人,都能為自己成就的。
排球對于我的生活來說是一件無所謂的東西,作為一名90后沒經歷過女排最早的五連冠,只是聽著家里的長輩講起當年如何如何,但拋開排球不談,回到體育這個框架里來,要說沒有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那就是不太現實的了,所以通過女排看到的更多是心疼,這種心疼并非來源于訓練比賽的流血流汗,甚至也不是失利之后的留言謾罵,而是一種無力感甚至是隱憂。
一項運動的發展在世界上成為頂尖行列的國家,意味著我們首先要有優秀的運動員,可是青訓的培養,體育人口的建設,體育場館的建設,各類比賽的舉辦
陳可辛執導,鞏俐主演的《奪冠》是一部這個時代需要的好電影。
看標題、看郎平這個名字我本以為是講述一部中國排球的奮斗史,但是電影故事本身的價值卻超出了我的想象。
電影前半部分講述了1981-1985年期間以郎平為首的中國排球國家隊隊員的青春奮斗史,后半部分講述21世紀以郎平為首的體育人為中國女排事業所作出的改革與貢獻。
“奪冠”有味道的運動片 追尋自己所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