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19:37
首映:2008-06-12
年代:2008
時長:10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東北話
評分:8.2
觀看數:14061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千鈞。一發:看著很寫實一部劇
由于導演高群書在《千鈞一發》觀影結束后同各位影友見面交流,許多人當著導演的面不愿意說“狠話”,只是在某些地方稍微質疑了一個高導,結果仍然引起小小嘴仗。等到活動全部結束,有的影友在私下聊天的時候就對影片徹底“開扁”,什么“拆彈的描寫過于重復,審美疲勞”了,什么“故事虎頭蛇尾,結局沒懸念”了,什么“主人公設計過于做作,有的角色莫名其妙”了,什么“某些細節過于夸張不真實”了。總之是埋怨多多,好感少少。
說實在話,某些影友指出的影片存在的問題,在觀影過程中,我也會深切的感受到,但我并不傾向于對《千鈞一發》做出十分負面的評價,因為這個片子雖然缺點不少,但依然值得寬容面對,因為目前在國產片中,這種涉案驚險題材的警察片已經十分罕見了,而且影片在前半部分還是比較吸引人的,也并沒有主旋律的腔調,還頗具娛樂和商業的元素,某些情節還不乏導演黑色幽默的閃現,即便對本片持負面評價的影友,在觀影中也能聽到他們多次的笑聲。而且,即便影片的后半部分不令人滿意,但是從整體上說,影片的節奏感還是比較快的
電影原來是真事改編,一個懂一點排爆原理的片警連續四天拆彈11枚,影片是雖然炸傷了但人活下來,片尾的旁白說的是一個打工仔不滿黑窩點老板的三個月各種理由克扣工資不讓轉正,于是與一個朋友自制炸彈,然而因為經費不足,其中5枚的炸藥是用煙花爆竹的,以此勒索老板。真事是那個片警是分局副隊長,半身癱瘓,瞎了一只眼,手指頭少了兩根。
以下摘抄別人的影評,真的很有道理。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虱子。
這個光鮮亮麗的城市(片中交待的藏雷地48區更像城鄉結合部,混亂嘈雜
晚上吃多了,從飯桌上下來直接窩到沙發上,打開電視,《千鈞一發》剛剛開始
最先吸引我的是東北話,聽著親切,時不時的能讓我會心的一笑,所以就這么一直看下去了,而且看得很投入,但是看完以后可笑不出來了,心里就兩字---憋屈
整個影片真人真事,演員也基本都是本色演出,從骨子里就透著真實,臨危受命老魚的推脫,中途幾次撂挑子不干,領導隨意的承諾,同事之間的爭吵等等,即使是我這樣一個初入社會的人也是感同身受,英雄也是人,警察也只是一份工作,在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里,英雄是大無謂的,人民警察是勇往直前的,遇到危險他們會爭搶著說“我上!我上!”可是現實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老魚這樣的,也會害怕,也想不干,硬著頭皮上那是被逼的,怎么不找專業的來?怎么就非得老魚上?各種理由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老魚最近,老魚最好使喚,領導讓去他不能不去,專業的?人家來那叫配合,不來你就得等著,老魚不一樣,領導的話就是命令得服從,所以老魚這個英雄不當也得當了,一次又一次被叫到現場,一就次又一次硬著頭皮排彈
《千鈞。一發》——跟炸彈死磕
文:孔雀曼陀羅
端午節期間我在北影廠錄音樓審片室觀看了一部國產排爆驚險電影——《千鈞一發》。電影散場,還與本片導演高群書做了近距離的交流,感慨頗多,特記錄此文。
我覺得本片最精彩的地方莫過于人物的語言,真是地道的小人物的語言,用的是東北話來表現,特別是由于近些年趙本山在春晚上對東北話的推廣,讓這一方言聽起來非常的親切,也潛移默化地讓關注貼近了人物。別看人家是業余編劇,但臺詞水平我覺得比某些專業編劇都強!把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主角老魚同志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或者就是我們自己,具備所有平凡人的缺點,但最閃光之處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敬業。他是干什么的?排爆的!所以就是要跟炸彈死磕!磕不過也得磕,硬著頭皮也得磕,冒著生命危險也得磕,不磕咋整啊?
為了表現老魚同志的敬業,安排他兩天之內連拆十一枚炸彈這也是情有可原的,電影嘛,畢竟不能跟電視劇比,可以可勁兒拉長,電影講究的就是快節奏,集中表現!無疑,本片并沒有什么反面角色
距離不是什么男的站在女的身邊,一個卻不知道另一個愛著自己之類的扯淡。這兩位之間的距離算得出來,就是一根男性生殖器勃起的長度,中國男性距離女性的平均距離是11.2厘米。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一個存錢的口袋和另一個存錢的口袋之間的距離。特別是,這兩個口袋一個屬于打工的,另一個屬于無良老板。
千鈞。一發:看著很寫實一部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