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翻到這部電影,非常認真的看完。看到有的人評論想到了馬加爵,我還沒第一時間想到,不過讓我進一步了解到馬加爵當時是感受。這部片子實際上只是很簡潔的直敘,沒有多余的故事堆積,而是一步一步讓你體會到事情最后發展的必然性,以至于任何一個曾經經受過侮辱的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結果。我甚至還想到當Joosep最后沒有子彈的時候,還應該上去鞭尸。
在他們用槍對準自己的時候,我突然想到,為什么Kaspar也要被迫如此,他是在幫Joosep,而自己也被牽扯進去,我想對他太不公平。直到Joosep說了一句謝謝,然后應聲倒下,而Kaspar仍然站著,他不是沒有扣動扳機,而是他的槍里根本沒有子彈,這是Joosep唯一能夠表示自己對他的感謝的方式,其實Joosep應該在這之前就已經想好,為自己留了一顆子彈自殺,但他們子彈都打完之后,Joosep問Kaspar還有沒有子彈,然后幫Kaspar上好彈,其實Kaspar的槍并沒有子彈。
Joosep死了,而Kaspar還活著,在這之后會是怎樣,又觀眾自己去想。我并不喜歡在看完這樣的電影之后去想那些大道理

前面看了一點直接跳到了復仇上,堅持不下去了,有評論說這群人罪不至死,但死不足惜。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應該是死有余辜才對,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我想只有擁有相同經歷的人才會有那樣深刻的恨吧——那種就算過了十年八年再見到也想要沖上去給對方幾十個巴掌并破口大罵的恨意,精神上的凌辱有時比身體的摧殘更可怕,更甚至比死更可怕,不然他們怎么會哪怕豁出性命也要報復呢,連命都可以不要,可見精神已經坍塌崩潰了。而那些故意做壞事的人就應該受到懲罰,如果有人想把這歸為教育不足等客觀原因,那就把監護人拉出來判罪好了或者其他可以追溯其責任根源的人都拉出來判罪好了,因為總歸要有人對那些遭受欺凌甚至虐待的孩子負責任的不是嗎,總歸要有人承擔后果的,這樣以后看看那些家長、學校、老師、社會等等與之關聯的群體還會不會冷淡漠視。只有當責罰具體到自己身上時,才會有人把這當個事來看,不然校園暴力永不停歇。

《失控的校園》2007年,語言有時候是一種詭辯,看事實就好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