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欣賞克制的導演,他們拍出克制的電影。點到為止,絕不過度哪怕0.1%的渲染。克制,不是他們刻意為之,而是他們抵達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甚至“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我最怕那種說是需要帶著一包紙巾去看的電影。
正如小津安二郎說的,我認為,電影是以余味定輸贏。而這余味,或許是體現在某個人物片刻的表情;或許是存在于某一個鏡頭上;或許是整部片子的回腸蕩氣卻由欲言又止……如果一部片子,讓我反復思考和琢磨,久久放不下,對我來說,這就是一部好電影。
太陽之子是什么鬼片啊?起個這么積極有未來的名字?我還是看伊朗片太少了。我這種庸俗大眾的人總是喜歡幻想圓滿的正能量大結局。
我想按中歐美電影來說,就算他們一個個都離開了,阿里最后也總會挖到能讓太陽學校起死回生的寶藏吧,最后大家也都會一個個回來吧,即便我一開始就覺得笑面虎老頭只是有陰謀地要利用阿里,并沒什么真錢財類的寶藏。 但是,這片叫“太陽之子”啊!主角終會像溫暖的陽光灑遍(拯救)太陽學校吧!!!不然你怎么敢叫太陽之子!結果呢?我在看結尾的時候看了一眼進度條

文/yx
公眾號:拋開書本
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的新作《太陽之子》聚焦流浪兒童,極具人文關懷。憑此片導演2020年首度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本片以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象征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展現了伊朗流浪兒童的生活現狀。
童工在老板威逼利誘之下進入太陽學校尋找寶藏,卻始終擺脫不了命運的漩渦。這個故事里既有凝視,亦有隱喻。
關于凝視
《太陽之子》展現了一系列凝視。這凝視首先是電影中人物的凝視。影片伊始,快速切換的一系列特寫直接展現了流浪孩子尋找目標車輛、盜竊輪胎的過程

太陽是最大的光源
陽光灑下來
驅散黑暗
帶來光明
————《太陽之子》
在《太陽之子》的開頭,有一段獻詞“僅以此片獻給全球1.52億被迫做童工的兒童,和那些為他們的權利而奮斗的人”,而在影片當中,也講述了一個關于他們的故事。
這個故事樸實平淡,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在此間掙扎著、奮斗著的人,他們為了改變命運做出了百般努力。盡管社會殘酷且現實,但依然還會有陽光,不吝于溫暖和希望。
12歲的阿里和大部分流浪兒童一樣,為了生存,早早的進入社會。相比于成年人

2021年度觀影No.64
馬基德·馬基迪 導演作品《太陽之子》2020 伊朗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金獅獎提名 馬基德·馬基迪
(4/5) 奇遇字幕組翻譯
影片開頭的獻詞是“僅以此片獻給全球1.52億被迫做童工的兒童和那些為他們的權利而奮斗的人”。
這部電影描述了一群流浪兒童為了生存和養家糊口所做的一切,他們做了一連串的零工,并為了能夠輕松賺錢而犯下了小罪。
導演通過影片對兒童內心生活的敏感刻畫,描繪當代伊朗嚴峻的現實。
教育是孩子們不可剝奪的權利

大師之作,真好看。雖然沒有經歷過他們(流浪兒童)的生活,但是我有過阿里身上那種正義感、較真、善良。他們的愛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愿所有善意和愛都如此。
伊朗電影,不管是馬吉德導演之前的《小鞋子》,還是阿巴斯導演的片子,細膩又舒暢,很喜歡伊朗電影。
dhdhdhdhdhdhshdhdhdbbbdbdbdbdbdbdbbdbdb

《太陽之子》全球1.5億童工,在凝視你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