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7 18:20
首映:1993-10-13
年代:1993
時長:114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8
觀看數:7431
來源網:三年影視
《追夢赤子心》追夢——never give up!
看完這片,讓我想期了哈佛的justice的公開課第一集。關于道德的產生理論有兩種分類:功利最大化理論和絕對道德理論。
這體現在,當你能在救1人和救5人之間選擇時,多數人選擇救5人。但當情況發生改變,現在你可以選擇殺了1個人而拯救另外5人,或者你可以選擇不殺這1人,而讓那5人死亡。那究竟是選擇殺1救5更高尚,還是堅守不殺人原則更高尚?
前者叫功利道德主義,后者被稱為絕對道德主義。
這片子帶給我的思考也一樣。
究竟是花費近10年(雖然片中的主角貌似沒有老過...害我錯以為他只是 每個月在申請)的時間,去追求27秒的輝煌更有意義,還是把自己的精力發揮在自己的長處,創造一片自己的天空更有意義?
雖說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影片后的故事是我等更想知道的故事。人生不可能像電影一樣在高潮出嘎然而止,爬上的巔峰的我們更想知道的是,下一步,去往何方。
所以說呢,我覺得現在有條分水嶺,功利主義和自由主義。究竟是讓自己活的更自由,還是讓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來博取最大的利益。說我貪心好了,或者懦弱。我覺得我都想嘗試
還記得曾經的夢想嗎?
在工廠打工攢四年錢,讀個預科2年,再讀個四年學,每天打工,在場上摔打。
十年后,夢想實現,卻只有27秒而已。
值得嗎?
值得。
其實有沒有天賦這回事呢?
男主對于棒球夢的執著是從小就能把賽事對話背的滾瓜爛熟,是學習不感興趣但是就想去棒球最好的大學
是穿著那個大學的衣服混進去,在牧師那里上課每一句都記下來為了轉正到附近大學//是和修理草坪的大叔打好關系,天天替他干活,就為了以后熟悉場地
是在進入校隊后,雖然個子小力量明顯不足,但還是每一次都像個牛一樣沖過去
幸福的是,他一直有個好朋友支持他,聽他說夢話,送他大學校服-
修草坪的大叔愿意理他,還偷偷給他提供住宿,
老教練答應讓他上場結果離職了
追夢赤子心
—淺析《魯迪傳奇》鏡頭運用及主題
《魯迪傳奇》是由大衛.安斯鮑夫1993年指導的勵志運動類型電影,講述了主人公魯迪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勵志成為圣母大學的橄欖隊運動員,因為身材瘦弱,資質平平,他的夢想受到了社會及家人的忽視。可謂天不負,苦心人,有志者事成,經過八年的努力,初心未改的魯迪最終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榮耀。
影片中鏡頭的運用展現了電影主人公對橄欖球的熱愛與執著。魯迪生活在這樣一個小鎮里,電影的開端,鏡頭便慢慢搖了下來
在圖書館,邊抄著實驗報告邊看了這部電影,一方面珍惜時間,一方面練習英語聽力。
可是 看著看著眼淚奪框而出。
原來以為只是電影 搜索了一下還真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原來真的有 這么傻的 人啊
成為美國最好的球隊的運動員,進到諾特丹大學讀書是很奢侈的夢想
沒有那樣的身體條件 沒有那樣的智商沒有那樣的家庭為什么要去做啊
家人們的嘲諷 為什么你還能相信你自己啊
一次一次被諾特丹大學拒絕 你是怎樣忍受下來的啊
《追夢赤子心》追夢——never give up!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