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這樣的觸動了。
以前只覺得文化很遠,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一個節目,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文化很近。
近到就是你的衣食住行、觸手可及。你可以和嘉賓們一起做巧果、團唐果子,一起吃雞、炒米、扯湯餅,一起去虞山看紅豆樹,去興福禪寺吃蕈油面,一起走過唐代詩人千百年前走過的路,坐在常建曾經來過的地方,看一看他望過的空心潭,再聊一首他寫過的詩。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近到你們一起編竹編,因為那就是鄭板橋的風骨;近到可以一起刻古印
看過書《鄰家詩話》后很受吸引,就來看看原版的節目。紙質書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美已經令人沉醉,而結合了詩,歌,舞,畫,樂的節目更是一種升級版的體驗。
在每一期的節目中,導演牛魔都會選擇一首詩詞,講述它背后的故事,用歌舞畫樂來來演繹它。一首詩,用四十分鐘來演繹,不止是故事,還有場景,會有美食,有畫作,有茶飲,帶我們真正深入其中。就像找到另一種生活方式
第三季的收官之作,是唐代詩人韓翝的《章臺柳·寄柳氏》
章臺柳,章臺柳,
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
也應攀折他人手。

鄰家詩話的綜藝節目,在我這里并沒有什么存在感,但是在了解鄰家詩話的書之后,卻越發上癮。之后又過來看了看節目,節目相比書只靠想象,變得更加鮮活,書中描寫的故事在節目吸墨器都像是活了起來一樣,節目整體效果非常不錯。有歌聲有舞蹈、逐字逐句的解釋翻譯,講清楚說明白,看著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每一首詩歌,其中蘊含的詩意,背景故事,人物故事講述的非常通俗易懂,主要以推動詩、歌、樂、舞、書、畫、茶、花、禮儀、飲食等中華傳統文化的閃光點成為當下流行元素,講好詩詞里的中國故事

“鄰家詩話 第三季”在凄美動人的愛情中,洞見文化的浪漫與傳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