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8 20:06
首映:2012-08-29(威尼斯電影節) / 2012-10-12(加拿大)
年代:2012
時長:108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1
觀看數:83698
來源網:三年網
我們講述的故事:A multiple documentary devices constructed documentary film
《我們講述的故事》:我們在乎的情感
文/ 姜小瑁
2013-12-18
作為紀錄片,《我們講述的故事》可以算既中規中矩,又有點出人意料。中規中矩,因為它沿用了許多經典的紀錄片元素,比如人物訪談;出人意料,一方面是因為它的主題,或者說它的缺少核心主題;另一方面是因為薩拉·波莉啟用了專業演員來扮演部分紀實場景,并絲毫沒有向觀眾掩飾這種表演式的記錄行為。
印象中的紀錄片似乎總該有個宏大的主題,或者最起碼應該關乎一個群體的共同記憶。即便是溫情如《尋找小糖人》般的紀錄片背后也有著一定程度的宏大背景:羅德里格斯曾經是一代南非人的精神領袖,雖然他本人并不知情,且圍繞他的消失也有著各種瘋狂的謎。所以,當《我們講述的故事》帶著一個家庭內部的枝節,甚至是丑聞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或許我們對記錄片的傳統期待會遭到小小的動搖,也可能會想薩拉·波莉拍攝這部紀錄片、并且把家族秘密搬到大熒幕上供人消費的初衷是什么。但“為什么”這個問題漸漸變得不那么重要,因為直到影片結尾薩拉·波莉也沒有能給我們、她自己和家人一個明確的答案
紀錄片的表演性的一個很好探究案例。一開始我還在疑惑,怎么能把以前的往事拍的這么全,后來才知道是找actor演的。但是home camera的這種拍攝很有趣,和采訪分開來敘事不像一個傳統的紀錄片。我們總在要求紀錄片要嚴謹的客觀性,但是只要有人參與,所有的畫面都是有選擇的,拍攝、剪輯,每一步都是主觀的,哪怕你全部用長鏡頭,也無法避免這個問題。所以紀錄片的要展現的不僅是客體本身,而應該是客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和觀眾的關系。絕對的形式上的客觀性不應該成為衡量一個紀錄片是否優秀的理由
故事與真相:為什么有一些電影讓你看后無話可說,而有一些,卻讓你產生無數欲語的念頭?
近日 ,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叫《遠離天堂》,一部叫《我們講述的故事》。對前者,我只對兩位女演員有些感觸,而對后者,感覺,讓我寫兩萬字也是做得到的。
《我們講述的故事》,是一部講述導演尋找生父的紀錄片,故事一波三折,真相隱含其中。
我奇怪的是:
1、到底,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相?不同的視角之下,不同的敘述者之間,這兩者會有多大的不同?
2、讓我想到經典電影《羅生門》、《關于我母親的一切》
星級:★★★★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雙面格蕾絲》這么定義故事,“當你仍然身處故事當中時,故事尚不能被稱為故事,它只是迷離的幻影,模糊的暗吼,無盡的黑暗;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是因為一切都已成為了過去,在你開始向自己或他人講述的一刻成形。”
《我們講述的故事》是加拿大童星出身的才女憤青導演莎拉?波莉的第一部紀錄長片,她將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叫到攝影機前,回憶他們自己家中發生的故事。我們伴隨著記憶成長,很多回憶細碎而敏感,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聽了無數遍的,但到了攝影機前加上剪輯和敘事框架的構建,仿佛一切都變了,在不同的剪輯時刻選擇不同的素材,這還算不上真實?還是那個老掉牙的問題:如何打破與觀眾溝通的第四道墻?這也是電影后半段眾人討論的問題。
它讓人想起馬丁?斯科塞斯1974年的紀錄片《意大利裔美國人》,2006年馬丁憑借《無間行者》斬獲奧斯卡之后,在美國導演工會的專訪中,老馬說這一輩子讓他學到最多東西的就是拍攝《意大利裔美國人》的那兩天。那時候他的父母已經結婚42年了,他們把攝影機一直放在那里
“Love’s short, forgetting’s long,” says Neruda. As a documentary that structures from the “stories” (plural as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reactions towards what happened, not necessarily what actually happened), in terms of “stories we tell”, to “telling”, that incorporates all that contradictory yet common feelings and words that have to be expressed towards the absent Daine, the climax of Sarah’s biological father,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own lives from th
我們講述的故事:A multiple documentary devices constructed documentary film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