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方快車謀殺案》到《尼羅河上的慘案》,再到這部,也算連看三部新版阿婆的電影了,說實話這部《威尼斯驚魂夜》真是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懸疑加上驚悚,兩個題材的疊加,非但沒有弱化各自題材的優點,反而做到了整體強化。
全片中,我比較喜歡兩個元素的運用。
第一是紅艷艷的蘋果。
在西方文化里,蘋果本身就代表了誘發犯罪,而全片里,從那個特寫的有蛇的伊甸園鐘表,再到無處不在的蘋果,寓意顯而易見,這個宅子里有過太多罪惡。
拋開孤兒索命的背景,本片呈現的那個犯罪案件

這部電影的惡感反而沒有東方快車和尼羅河來得強烈,因為前兩部小說經典,電影也是經典,尤其尼羅河引進當年剛剛改革開放,一部電影可能看過n遍,對年紀較大的中國觀眾有特殊意義。
這部電影改編的萬圣節前的謀殺案太冷門了,我自以為看過阿加莎所有推理小說,竟然也沒啥印象,可能看過就淡忘了吧?而且改編得和原著幾乎沒啥關系,就保留了女主人是兇手、偷窺的小孩、小孩勒索,和幾個名字吧。
至于推理本來就沒有指望,這部里的波羅倒比前兩部稍微好一點,有點暮年的感覺,不像前兩部的超級英雄波羅。

許多人會把此片當成恐怖片,甚至幾乎沒有任何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懸念感,但也許導演甚至根本沒有想去照搬阿加莎的套路,這部《威尼斯驚魂夜》也遠不止表面上三流jump scare恐怖片敘事這么簡單
個人甚至認為 若要更深入了解此劇,就要了解另外一個人物:莎士比亞。肯迪尼導演在年輕時曾經出演過舞臺劇《亨利五世》主角,還曾自編自演了許多莎士比亞的戲劇《無事生非》《哈姆萊特》等,可謂是莎士比亞的忠實愛好者。一處明顯體現莎士比亞套路的是高潮部份:波洛揭開兇手的那幕戲

威尼斯驚魂夜:充滿驚喜的犯罪片 很喜歡本片營造的萬圣節鬼屋氛圍,但依然是視覺上比故事出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