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宋孝宗媛多半是起源于柔福帝姬,之后大概就多是因為這位南宋的君王若干年前還說了這么句話:
“君子當以儒治世,以老修身,以佛修心”
其言簡,其道遠,世者眾,而循者寥寥
這或者當真是李叔同先生的修身銘志,又或者只是導演陳家林試圖表現的一種理想。大師主修律宗,而律法終未能挽時事狂瀾,若干年前,文明因刻板遵循而病入膏肓,若干年后,卻又因隨意背馳而式微失落。
后人對其評無過其入室弟子豐子愷先生之左:
"少年時做公子,象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象個風流名士;搞話劇,象個演員;學油畫,象個美術家;學鋼琴,象個音樂家;辦報紙,象個編輯;當教員,象個老師;做和尚,象個高僧。”
這樣的人生,若并非真人真事,確難以置信。 不過黑格爾說過:"藝術到了最高價段是與宗教直接想聯系的” 大概藝術走到了盡頭就只宗教可解了,又說不定,宗教不過藝術的世俗體系化罷了。
記得小時候也學過送別的調子,卻怎么也唱不對碧連天三個字的音,也罷,附其詩一首,的確是我喜歡的腔調

哀游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蘿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
母食我甘酪米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
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
日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一輪明月:愛,只給懂得的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