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日 頭 條做了這部電影的解說,搜索康師父泡電影,一起來討論劇情吧!
阿米爾背著行李 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
車輛飛馳而去
沒有一輛車為他停留哪怕一秒鐘
行人擦肩而過
沒有一個人對他溫柔一笑
世界那么大啊 卻再沒有他的家
天黑了 阿米爾來到殘疾人學校門前
這里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傾盆大雨中 他一遍遍的敲門
大雨淋濕了他的衣衫 傳來一陣陣冰涼
四個月過去了媽媽再沒了消息
阿米爾已經學會了手語
校長問他媽媽在哪里 他說不知道
怎么聯系媽媽 他也不知道
校長把碧碧兇了一頓 怪她惹了麻煩

一部伊朗的作品,看完想去二刷《何以為家》
還沒來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的全都是這個國家有多么多么的美好,什么人民素質高啊/車輛禮讓行人之類的,真正來到日本之后,我結交的第一個朋友就讓我見識了日本人的冷淡,當然,日本人的冷淡是世界聞名的,但是我沒想到一個國家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和他們的孩子關系沒有那么密切。
我的好朋友應該絕對算是標準帥哥,185的身高,極其好看的長相,可在他20歲的時候,卻因為沒錢給別人做過牛郎,原因就是沒錢吃飯,實在沒錢吃飯了 人被逼到絕境了

20230514私人電影院觀影之《親愛的小孩》
本片是我今年到電影院觀看的第59部電影,也是在私人電影院觀賞的第110部電影,同時也是2016年以來到電影院觀賞的第636部電影。
本來今晚私人電影院是準備放映《氣墊傳奇》的,可是播放上出了一些問題,所以臨時改為放映伊朗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親愛的小孩》,羅導說今晚就不合影了,明天周一再放《氣墊傳奇》!
今晚《親愛的小孩》有五男三女共八位影迷觀賞。
沒想到母親節的夜晚看了一部母親把親生兒子拋棄的故事,影片太現實了

非常優秀的伊朗電影,媽媽為什么不回來了?,她不像是能丟下兒子的女人,為什么新家庭不能有男孩?這很難理解啊,即使不方便同住,也有一萬種辦法啊,男人像是個老實人,一個好人,應該主動解決男孩的問題,而不是讓母親去騙聾啞學校。這真的超出了我的認知
為什么突然冒出個念童癖變態?是普遍存在嗎,話說伊朗社會生存這么艱難嗎,再說孤兒院也比聾啞學校好啊,感覺這部電影還有很多空間,拍個續集一點問題沒有。

伊朗電影《親愛的小孩》 英文片名Son-Mother (2019)是女導演Mahnaz Mohammadi 的作品,探討兒童特殊的生存處境,其電影形式及劇情的進行較為聚焦,處理的議題廣度不似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Capharnaum),但敘事及表演的深刻仍然打動人心。
伊朗(或是僅作為某種情境的代表)的社會風俗,使得影片中迫于生計而不得不再婚的母親為了融入新家庭,逐步棄養了12、3歲正要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在劇情中,編導將這些失落的男孩(lost boys)安置在失語兒童的特教學校里

“親愛的小孩”盛宴劇情片 伊朗電影再一次讓我目瞪口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