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人物、簡短的篇幅,卻將一個數度造就罪犯的因素一并囊括。
個人、家庭、社會、執法者以及監獄本身,相互之間的不信任與偏見令得一切最終變得不可收拾,如果任一一環能打破藩籬取得信任,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影片從主人公的角度不僅將一個涉及家庭、監獄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把觀眾與其即將出獄度日如年的感受緊密聯結,不到90分鐘要情節有情節,要節奏有節奏,要人物有人物,不得不說編導功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這部來自羅馬尼亞的獨立影片有一個非常擲地有聲的名字:想吹口哨,我就吹(If I Want to Whistle, I Whistle)。片名起得很響亮,有一絲霸道,也是很詼諧得暗喻青少年們想做任何事情,就盡情地去做的頑童心態,他們不在意后果如何,不考慮別人怎么看。
《想吹就吹,吹得響亮》作為導演弗洛林?塞班的銀幕處女作,影片盡管還有些不夠完滿的痕跡,可是勝在風格清新內斂,別具一格的生活記錄片的影像形式,更將這種記錄片的拍攝方式發揮到極致:自然光照明,同期錄音,鮮少有背景配樂,觀眾能聽到的,只有環境的雜音與人聲。無疑,將影片制作成記錄片的格局,目的就是給觀賞者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也是與本片題材有著息息相關的敘事手段,因為影片的主題精神就是反映那些在教養院的高墻內接受再教育與管制的少年犯們青春期的真實生活與心路歷程。
在這之前,2009年雅克?歐迪亞的《預言者》也取用同樣的攝制方式,而且題材有些近似,但風格更為濃烈成熟:步入成年之后的阿拉伯青年吉貝納在法國監獄與自己的科西嘉導師互謀利益,他機智冷硬地求生手段

《想吹口哨我就吹》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