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03:29
首映:2011-07-16(加拿大)
年代:2011
時長:114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3
觀看數:46807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離奇劇院》果然重口味兒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人的好奇心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愛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性
第四個故事講的生與死
第五個故事講的是回憶
第六個故事講的是欲望,拿出了一個食欲來說
主持人開始從一個木偶,講完這6個故事,組成了人的一生,所以他變成了人。
而觀眾那個女的看完故事失去了她的一生,變成了木偶,以待以后劇院開演重現變換成人。
本片以一個充滿奇幻又帶給人恐懼感的劇院為主題,展開了六個毫不相干的故事。而這六個故事最終也沒能詮釋一個寓意深刻又引人深思的主題,反而和結尾毫不相干。 這點多少會讓看到最后還在費盡心思尋找聯系的觀眾有些失望。 最終看戲的女人變成了舞臺的一員,這就好像變成了影片的第七個故事。
盡管是這樣,當我反觀這六個離奇故事的時候,還是會感到一絲的喜悅,六個故事雖不相干,但每個單拿出來,還是能讓觀眾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已是深夜,為了盡快看完,跳過了很多部分,但每個故事也只是跳過開頭一點點就老老實實看完了。從蟾蜍女巫到變態美食聚會,每個故事在一開始就能調動起觀眾的興趣,而且絕對離奇。再加上拍攝手法注重細節且到位,音樂搭配合理,臺詞簡單卻不是空話。相信這六部小電影滿足了眾多觀眾的口味。雖然可能有些鏡頭過于血腥但也絕非和(電鋸,彎道)是同一類型,而且與傳統的美式血腥相比,本片加入了歐洲元素,讓有些難以突破的美版血場也增添了不少新意。
此外,小而精且不失平衡也是本片的另一個亮點
不是一般的爛,或許是我的思想境界不夠高,感覺被坑得很厲害,這根本就不是恐怖片,簡直是重口味。而且有些小故事是和你探討人生哲學的,我去。千萬別被它的影名給騙了哦!
簡單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一個故事吧~
片中大量切入了兩人熱戀時候的甜蜜片段,男主很享受女主越來越加深的喂甜食程度,但是他并非真正愛女主,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無緣由的愛讓人上癮,就像甜食讓人迷戀。當愛情如甜食一般慢慢變質,上癮的人吃下的也就是毒藥。我們愛甜食其實只是愛吃甜食,享受甜食帶給我們的甜蜜,男主愛女主其實也只是依賴她給他的愛或者甜食,享受她的愛帶來的溫暖,這在本質上是一種自私二不能算愛。這種自私不但讓自己上癮(男主對女主的依賴日益加深以至于后來放棄尊嚴地乞求女主回到他身邊),也讓日益成熟的女主看清現實,也變得和他一樣自私(在面對男主乞求的時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對甜食上癮而是任由手上的冰淇淋融化,完全不顧男主的哀求)。這種自私像病毒一樣傳染蔓延,當利己主義成為主流,弱肉強食、欺善怕惡也就變成社會常態(在聚會上女主和她的“朋友們”一起把可憐又可恨的男主吃掉了)。最終的結果是,上癮的人(仍然沉迷于自私的愛的人比如男主)成為自私的犧牲品,不再上癮的人(看清了社會的自私現實)也悲哀地活著——最后的晚餐
卡里姆胡桑的眼睛
在卡里姆胡桑參與的電影中,眼球一直是一個揮之不去的意象,就比如著名的《下意識的殘忍》,眼睛所能代表的東西,無非就是更為清晰的感知,更為具體的理解,而在“記憶收集”里,眼球被具像化,向我們真正展示了碩大的眼球下所看不見的那些東西。
“記憶收集”本就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故事,一位自稱傳記編寫家的女人,在黑夜中無人涉足的小巷里,殺死一個又一個無家可歸的將死之婦,并吸取她們眼白中的液體,將它們注射入自己的眼睛里,她因此瞥見了她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回憶
有很多人說這部片子粗制濫造,就整體而言,沒有精美的特效制作,但是你要只追求視覺效果那這個片子確實不符合你對于電影所認知的單調的口味。
這部電影無論是細節鏡頭刻畫還有劇情發展,相較于內地大陸片子真是好的太多了。
五個短片,五位導演。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析這五個故事,
1.蟾蜍之母。鏡頭剪接的非常好,導演把巴黎街頭以及自然的景色原封不動的闡現給我們。
只是劇情發展內容略顯不足,讓人最后也沒有明白蟾蜍之母的具體來歷和她所代表的是什么。
但是如果把這些都闡明出來可就不是短片了。
我們可以理解成,一個巫婆,利用人的心理陰暗面和猶豫的情緒來制造出幻象讓人做出令自己后悔一生的事。
我們可以看出男主最后在車里發現他女友的尸體時那種崩潰以及內疚的情感。當他跪倒在蟾蜍之母的腳下時的那種絕望,就如同知足跌入了地獄一般,再也爬不上來。
2.我愛你。故事發生在德國柏林,大家都知道,德國日本的生活節奏極快,尤其是德國人,他們日常生活嚴禁肅穆危機感跟日本人一樣強。所以總會有一些人受不了這種精神壓力做出一些突破心理極限的事
《離奇劇院》果然重口味兒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