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2 17:45
首映:2012-09-12(法國)
年代:2012
時長:162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1
觀看數:37621
來源網:三年影視
今夕何夕,再見遲暮|一段悔恨終生的跨世紀之戀
好久沒看過如此讓人回味的電影了,透過美麗璀璨的夜空,凌晨星光投射那些愛與哀愁的心靈感動。電影的風格與人文情調如同熟知的意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光影里鄉土情韻隨行、主人公的成長陪伴、友情與愛情的失落與回歸、淡淡的情愫表現與清晰的畫面質感、優美的配樂與年輕容顏,融入在動蕩歷史年代的悲情中。
北非阿爾及利亞作為曾經的法國殖民地,信仰與宗教沖突彌漫整個國家地區,影片開頭男主人公的父親所說的擁有一顆自由的心應該是整片電影導演想表現的主旨
“我的大伯沒有見到他的國家在憤怒中爆發,他死于1954年11月1日獨立戰爭的前夜,一伙人發起了行動。午夜12點整,導火索點燃了,阿爾及利亞燃起熊熊烈火。”
大伯死后,Jonas變回了Younès,而故事又是從Younès成為Jonas的命運開始的(因為阿拉伯文太過顯著,會招惹來不必要的民族仇視)。可能因為童年應該是純粹的,Alexandre Arcady(導演)選擇了一個阿拉伯小男孩的視角,來講述這段發生在戰火中的年輕人的故事。
電影的時長162分鐘,一場8年的獨立戰爭其實只占了小段篇幅,Alexandre Arcady更多的在表達一種遺憾。
首先,故事從奧蘭開始,這是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的一個港市,農工業都較為發達。但Younès出生貧農,一場大火燒光了含辛茹苦的日日耕耘,政府收回了土地,父親已老,還攤上了倔強的壞脾氣,死命如果一個男人不能養活家人,就不再配稱為男人。一個有信仰的人不會輕易屈服于現實的苦難,但為人父,最后只有任命把Younès托付給較為富裕的大伯。Younès離家后,父親嗜酒如迷,母親和妹妹無人照料,悲劇就這樣作為開篇的鋪墊。這是第一個遺憾
影評最上面的兩個我覺得分析的很好,但是看到影評里面還有人說這時間跨度本來講歷史更好,可以拍成史詩劇;愛情又太平鋪直敘,沒什么起伏。
我不能茍同。
影片都是分類型的,這部影片明顯不是戰爭片,歷史劇,標簽也明顯標明是愛情。這是一個人在最美好年紀中錯過一生摯愛的故事。
這部電影本來講的就是一個普通的男主人公因貧窮,因信仰,或因戰火而命運轉折的一生。而他真正的生活是從跟隨大伯來到里奧·撒拉多村這里才開始的,因為在這里結識那一幫朋友,他與這群人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好的少年時光
今天決定什么也不做,就來寫這篇影評。
這是我第一篇正式的影評,沒學影評的具體寫作格式,盡量輸出工整清晰。(有劇透)
昨晚“熬夜”看完一部2012年上映的法國劇情片,有關歷史,有關戰爭,有關人生,有關愛情。故事主要是在兩個地點圍繞展開,阿及及利亞和法國。個人感覺男主自身一路還算蠻順的,雖然小時候離開了父母,但是被在法國開藥店有錢的大伯收留,過著富貴的生活。就算后邊事情發展各種走向,但好像始終殃及不到男主個人。男主就好像沒事人一樣,靜靜的觀著變化。可能是劇情設置安排
今夕何夕,再見遲暮|一段悔恨終生的跨世紀之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