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07:05
首映:2012-09-12(法國)
年代:2012
時長:162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1
觀看數:32467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今夕何夕”安妮·康斯金尼出演,一生摯愛,一生悔憾
“娶個姑娘吧,尤內斯,要對她加倍寵愛。就像是除了愛她,你萬事莫通。記住,如果一個女子把她的愛給了你,你就能摘到天上所有的星星。”
“一個讓生活中的愛情擦肩而過的男人,將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獨,而滿天下所有的嘆息也未能安撫他的靈魂。”
尤內斯9歲時被帶到叔叔家撫養,在那里他愛上了一個女孩艾米麗,但成年后卻與一位婦人發生了關系,而那位婦人正是艾米麗的媽媽。愧疚的他無法面對心中所愛,在對艾米麗的媽媽發下誓言后選擇了逃離。后來她嫁為人婦,他終身未娶,一生悔恨。
不同于我以前看的法國片多數都走散文化自語式路線,《今夕何夕》是一部標準純粹講故事的劇情片。一直以為法蘭西女郎都該是風情萬千、性格獨具的佳人,突然有一個中庸美女躋身期間,略微驚詫過后,感覺還挺新鮮。
《今夕何夕》改編自同名原著《What The Day Owes The Night》,字幕上譯作《白天不懂夜的黑》。這種譯法倒是與電影風格不謀而合,將夜與晝的對立柔化詩意。
故事始于上世紀30年代,在阿爾及利亞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的宏大歷史背景下,鑲嵌了一個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愛情悲劇。男主人公尤內斯是一個漂亮的阿爾及利亞青年,自幼年起就生活在法國、西班牙的親人和朋友中間,并愛上了一個法國女孩艾米麗。這種種族身份的碰撞影響了他的一生。
以故事的歷史跨度而言,其實很有拍成史詩的資本,但是導演最終卻把它拍成了輕盈婉約的愛情長劇。整部影片的把控有些像電視劇,節奏平平,面面兼顧,多了瑣細,少了起伏。影片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就是她的美麗——明媚風光,青春面龐,誘人胴體,充盈全片,無疑是2小時40分鐘的視覺享受
樓上提到的內容我不重復了,這個片子值得去看。相比美國佬老套/形式化/沒腦沒內涵/商業化的電影。法國的片子十分優秀,無論從劇情還是藝術性。
好久沒看過如此讓人回味的電影了,透過美麗璀璨的夜空,凌晨星光投射那些愛與哀愁的心靈感動。電影的風格與人文情調如同熟知的意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光影里鄉土情韻隨行、主人公的成長陪伴、友情與愛情的失落與回歸、淡淡的情愫表現與清晰的畫面質感、優美的配樂與年輕容顏,融入在動蕩歷史年代的悲情中。
北非阿爾及利亞作為曾經的法國殖民地,信仰與宗教沖突彌漫整個國家地區,影片開頭男主人公的父親所說的擁有一顆自由的心應該是整片電影導演想表現的主旨
“我的大伯沒有見到他的國家在憤怒中爆發,他死于1954年11月1日獨立戰爭的前夜,一伙人發起了行動。午夜12點整,導火索點燃了,阿爾及利亞燃起熊熊烈火。”
大伯死后,Jonas變回了Younès,而故事又是從Younès成為Jonas的命運開始的(因為阿拉伯文太過顯著,會招惹來不必要的民族仇視)。可能因為童年應該是純粹的,Alexandre Arcady(導演)選擇了一個阿拉伯小男孩的視角,來講述這段發生在戰火中的年輕人的故事。
電影的時長162分鐘,一場8年的獨立戰爭其實只占了小段篇幅,Alexandre Arcady更多的在表達一種遺憾。
首先,故事從奧蘭開始,這是阿爾及利亞西北部的一個港市,農工業都較為發達。但Younès出生貧農,一場大火燒光了含辛茹苦的日日耕耘,政府收回了土地,父親已老,還攤上了倔強的壞脾氣,死命如果一個男人不能養活家人,就不再配稱為男人。一個有信仰的人不會輕易屈服于現實的苦難,但為人父,最后只有任命把Younès托付給較為富裕的大伯。Younès離家后,父親嗜酒如迷,母親和妹妹無人照料,悲劇就這樣作為開篇的鋪墊。這是第一個遺憾
尤內斯對艾米莉的母親是青年人難以自持的性沖動,對艾米莉是發自內心的深情。一切似乎太過于巧合,都說戰爭讓兩人感情坎坷,但正是由于戰爭,尤內斯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對艾米莉吐露深藏于心的痛苦和壓抑。
可是一切都已經太晚,艾米莉的愛情早已在等待中變得滄桑,一段從沒開始的事情,就這樣被了結。
陪伴尤內斯的,還有從小便經歷的人生百態,處于社會底層階級父親視若生命的尊嚴,兒時經歷的各種分離,和艾米莉的愛而不得,朋友的離去,種種情感,壓抑在尤內斯的心頭,有些遺憾
“今夕何夕”安妮·康斯金尼出演,一生摯愛,一生悔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