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30 05:35
首映:2017-05-20(美國)
年代:2017
時長:13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6
觀看數:37596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電影《欺詐圣手》
關于金融騙局什么的沒看懂,但看出了人性的惡……兩個兒子完全沒有主見,自私自利,一個8歲的女孩在爺爺艱難的時候問那樣的問題難道不是嘲笑?正常的父親都會有工作艱難的時候的發泄一下。而整個家族都在他的庇佑下想反抗都不敢反抗,待他落敗了,原形畢露。大兒子自殺,活該,人家不理你沒人聯系你就自殺?你確定不是自己心理太脆弱?唯一讓我看到人性的美好的就是麻麻的妹妹在被他們家騙了傾家蕩產之后仍然愿意收留她。而麻麻卻為了能跟兒子們聯系放棄了養她五十年的老公,不管不顧
不能說有多好看,但自己總是偏愛于這類題材,所以評分不自覺地偏高。前有margin call, the big short, Wall Street ,今年很不容易讓我看到了這部電影。看這類電影,很多時候帶有科普性質。雖然學了六年金融,但很多東西依然不是很了解。看完它,至少對龐氏騙局,Bernie Madoff等等這些詞有了印象。也算拓寬了點知識面吧。
影片圍繞美國最大的龐氏騙局的主使者麥道夫展開,原以為是介紹這個龐氏騙局的如何展開的。但導演對于這個似乎不是很感興趣。而是從麥道夫和他的親人朋友展開描述。
他的妻子從一個一直依靠她的富太太到一無所有。
他的大兒子從小視自己的父親為神靈一般的存在,到信仰崩塌,不堪重負最后在自己家中自殺。
二兒子在幾年后對別人問他你是否想見你的父親,是否想跟他說說話。他沉默許久說道:“我的父親已經在我心中死去。”
令我驚奇的是麥道夫對此種種居然始終保持冷靜,毫無失態。
一個小小的查詢的電話,就可以揭露出龐大的金融帝國只是一個騙局,從來沒有一分業務,更沒有所謂的絕對賺錢的基金,然而所有的人都選擇忽視了這個問題,選擇相信把自己的所有的資產投到他的公司里,只因為那個200%的利潤回報,安全可靠的公司形象。當麥道夫鋃鐺入獄,記者采訪的時候,他依舊不認為自己犯下了巨大的罪行,依舊批判那群因為他的騙局破產的人,太過于貪婪,被蒙住了雙眼,就像他說的 “那是因為他們的貪欲 ,他們不想要努力 ,又想得到報酬, 所以他們其實也是共犯”
把自己的財產放在別人的身上,本身就是一種危險、愚蠢的行為。麥道夫是一個反社會的人嗎?最后結局中,麥道夫問記者,他那穩重令人信服的眼中,記者沒有作出任何回答。他順應社會的規則,玩弄規則進行詐騙,成為所有人的楷模,甚至披著國家榮耀的光芒。作為一個社會中的角色,他完成了幾乎所有人的夢想。連導演最后也是承認,完全無法理解麥道夫的人格以及思維!成為經濟世界的黑洞,讓人看不到,卻深刻影響著周圍的世界,真實存在的社會怪物!
享受財富的時候,都覺得理所當然。出事了,一個個顯得多脆弱,成了受害者了,還恨起了給他們“帶來”財富的人,怎么覺得他們這么可惡呢?
是不是老頭子太溺愛這些家人們了?
反而覺得最委屈的是老頭子。
---------分割線---------
接下來的只是為了湊夠140字而已。
還不夠140個字,繼續寫。
作惡不難。無論是對連環殺人狂還是謊言大師來說,都一樣。
相對無辜的人沒法想象,老追著問:你晚上怎么睡得著覺?謊言大師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這么多年我怎么瞞過來的,我自己都覺得...害怕。其實哪有那么玄乎: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來的腦袋上,哪怕你把上千人包括自己害得家破人亡,一樣睡得著——這是生理反應。人心叵測,卻又簡單至極:再大的罪行,再深的懊悔,也抵不過習慣成自然——這還是生理反應。
人自我解釋的能力是無限的,記住這一點
電影《欺詐圣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