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未成文,記錄一些感想,很凌亂,如果以后再看一遍,有機會再成文:
1. 飾演布萊恩威爾遜青年時期的男演員一眼看上去很眼熟,查了查資料,發現他叫保羅·達諾,在《陽光小美女》中出現過。比起約翰·庫薩克更內斂的表演,看保羅的表演會讓我稍稍松一口氣。他在本片中的演技大放異彩,長期受父親壓迫的壓抑、沉溺于聲音之中的迷幻、爭執時的痛苦,分分到位。
2. 影片的開始讓我很喜歡。一句輕輕的獨白,然后幾乎長達十秒二十秒的黑暗,遠遠的音樂慢慢靠近,在即將揭開最后一層紗幕的時候,戛然而止,進入正片。本片的音樂做得特別好,讓我沉浸在其中。特別是中間幾段錄音的戲,把音樂和布萊恩的靈感結合出一種化學反應出來。
3. 父子之間的關系拉鋸在電影中成為一個永恒的主題。《烏云背后的幸福線》中,布萊德利·庫伯與他的父親之間的拉鋸;《飲食男女》中,三個女兒與父親之間的拉鋸……布萊恩的音樂天分在我們現在看來是無疑的,但在當時,被他父親否認,嘲笑,貶低……但在《愛與慈悲》中,父親出現的戲份很少,只是隱隱透出這一層關系。

“愛與慈悲”全程炸裂!音樂需要解釋,看看傳記和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