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1 08:46
首映:2007
年代:2007
時長:20分鐘
集數:15集
連載:更新至81集
評分:8.6
觀看數:8212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敖魯古雅養鹿人】大自然就是這么隨便
敖魯古雅,長達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你我彼此安靜的觀看,片里的人們,淳樸善良。那么簡單的言語和舉動,卻深深的打動了我。
他們喝酒,唱歌,勤勞的工作,祭奠死去的人們。那么直接真實的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浪漫的他們與鹿兒們在大興安嶺里生活。我是不知道原來的他們是不是會更自由,可現實的殘酷卻始終蓋不住他們內心的純凈與真摯。他們是苦的,卻苦的直接,帶著甘甜。
他們之間的故事,每一個小小的感動,內心如詩一般對彼此的關愛。像是一塊粗糙的抹布,猛地一下擦到內心那被塵埃覆蓋的凈土,淚水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了。
我慚愧,是真不了解這個民族原始的美好和在慢慢消失的狀態,可他們淳樸直爽的本質卻依然還在,我想拍攝他們并且與他們一起生活的人,也時時被感動著吧!真的想說謝謝你。把你感受到的美好悲傷相互安撫送給我們。
謝謝~
希望內心也能如此單純。。。
真心的祝他們幸福~
上個周六我去看了一部片子,很小眾,畢竟在幾千萬的豆瓣用戶中,也不過只有200多人看過,我感到十分欣慰。。
坑爹的學校兩天不能上網,所以感想只能拖到今天來寫了,不知道此時的感受和剛看完的感受還能否一樣。。隨意寫寫吧。
鄂溫克族實在很牛。。一上來就什么德國的表現主義。。意大利的xxxx尼畫家。。(我還是沒記住那個名字)確實,對少數民族,存在著太多的偏見,想到少數民族,首先想到的就是狂野,奔放,原生態,仿佛少數民族的一切都是那么原始,但當少數民族口中說出大部分主流文化的人都不知道的表現主義,抽象派時,確實需要重新審視這些長期被低估的人們。
有時候,主流文化太久了,就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和我們一樣。鄂溫克族是一個很純粹的民族,他們有著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比如對于當官的看法,讓人覺得是那么的暢快和過癮。
但是當官兒的并不覺得這是一個純粹的民族,想當然的建立了所謂的定居點。想當然的斷了鄂溫克的根。
看這個片子,我立刻想到了《狼圖騰》,相似的故事,都是主流文化的簡單和粗暴,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多么冠冕堂皇…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
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天這樣藍
樹這樣綠
生活原來可以
這樣的安寧和美麗
不再回頭的
不再是古老的辰光
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群和月亮
叢山黯暗
我華年已逝
想林中次次春回
依然會有強健的你
挽著我拾級而上
而月色如水 芳草凄迷
回去了
穿過那松林
林中有模糊的鹿影
幽徑上開的是什么花
為什么夜夜總是帶淚的月華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語言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當春天再來的時候
遺忘了的野百合花
仍然會在同一個山谷里生長
在羊齒的濃蔭處
仍然會有昔日的馨香
霧起時
我就在你的懷里
這林間
充滿了溫潤的芳香
充滿了那不斷要重現的少年時光”
這次交流周上有一部顧桃拍攝的《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這是一部鏡子式的紀錄片,它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過去,或許是很遠很遠的過去。剛開始看這部紀錄片時,“《北方納努克》,嘻嘻”。我有這種感覺。看了幾分鐘便被它吸引住了。這部片子超越了一般的人類學紀錄片,充滿了審美化了的政治調侃,呈現出一種東方式曖昧的廣度和深度,使本片有著一般人類學紀錄片罕見的幽默感。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講的是大興安嶺的使鹿鄂溫克的生活情況。他們世代以打獵和飼養馴鹿為生,擁有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2003年,他們走出了大山,搬進了政府所建的定居點,禁獵也隨之而來。一些人無法適應山下的生活又回到了山上,繼續過他們本民族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丈夫的柳霞極度酗酒,每天醉醺醺的。她的生活基本上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她可以在公共場所大聲地評價薩達姆,本拉登,說江**是個狗娘養的;下火車時,“拿一下!警察!”,讓警察幫她拿東西;她看誰不順眼就打誰,往死里打……她還是一個扎根于大自然的詩人,馴鹿輕輕的舔她的臉;她喝酒時對著小狗說,“干!”她…
【敖魯古雅養鹿人】大自然就是這么隨便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