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7 21:51
首映:1948-01-22(英國)
年代:1948
時長:139 分鐘 / 1
語言:英語,意大利語
評分:7.9
觀看數:85571
來源網:三年影視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的電影表達形式永遠是蒼白的
費雯·麗 絕對是最美的安娜卡列尼娜,1948年的黑白老電影有一種時間的滄桑感以及老膠片散發的味道。不過托爾斯泰筆下的形象應該是俄國人飾演更好些,雖然也有俄國版本的但是太愛費雯·麗和英國人那種老派的紳士風度和風流韻味。盡管還是不太明白,安娜的選擇讓自己陷入了困境,她得到了想要的愛情,卻失去了安全感、尊嚴和理智。實在不懂安娜的立場,為什么她不理解丈夫卡列寧和情人沃倫斯基對她的愛?在我看來安娜是自己作死的,可是為什么呢?難道安娜的死只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寄予某種事情的觀點
"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after its own fashion." ——這句話竟然是出自《安娜·卡列尼娜》
費雯麗演繹的安娜如此高貴優雅,她身姿輕盈,貓一樣的眼睛顧盼生輝,像一個精靈,輕易地撥動你的心弦。當沖動的愛情點燃了她,一切都變得如此自私,她傷害了深愛自己、愿意再次原諒她接受她的丈夫,傷害了一直盼望她回來的兒子,傷害了陷入愛情的吉蒂,她拋棄了自己的家庭。直到看完整個電影,我對她一直有一種復雜的感情,欣賞她敢愛敢恨,卻又厭惡她的自私。但剛剛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讓我坦然地接受了她。你會選擇平淡的生活,還是追逐自己的心?毫無疑問,我會像安娜一樣任性,不惜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人生短暫,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
在當時的輿論環境中,安娜的悲劇是注定的,作為整個故事的旁觀者,我看著她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選擇的悲劇結局,當火車駛來,剎那的絢爛變成了無盡的孤寂。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她會如何選擇?
想起寒假看的電影《安娜·卡列尼娜》還沒有記錄,趕緊提上每日議程。(它總被我亂入,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混淆)隨機在網絡電視上搜索的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份拍的版本,就像是舞臺劇一般的黑白電影,很多大雪場景連人都看不清,只能結合小說劇情來猜這是講到哪個人哪件事情了。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著重選取了安娜、沃倫斯基和卡列寧三者的“愛恨糾葛”,舍棄了吉提等人的經歷敘述,好像無法點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剪掉了眾多旁支
“安娜·卡列尼娜”名著的電影表達形式永遠是蒼白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