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寫不下,搬來這里。
我愛他,就是這句話,簡簡單單,讓他在他身邊三十年。一周工作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這會夸張,但我相信也差不多。他說他記得有次在看拷貝看了236小時,中間叫人來替他看下因為他要出去吐下。庫布里克死后,華納高層等許多人也開始對他不同態度,他不在意,不拿錢,在那邊給庫布里克展做向導,一個人在走廊一隅的辦公桌上校對電影,不求報酬地做著庫布里克電影的修復,檔案的收集保存,所以看完電影想到2001 4k修復是諾蘭牽頭,反而覺得有點哪里不對了。

我很不擅長給紀錄片打分,因為不曉得衡量好壞的標準到底是題材內容、還是展現手法,亦或是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最終我得出的結論就是,能打動人的、真實的、有價值的、好看的紀錄片就是上乘之作。《FilmWorker》讓我們了解到了庫伯力克背後的這個男人,和無數熱愛電影終其一生的工作人員一樣,他們非常偉大,以至於懷著崇高的敬意看完本片,真心為他們鼓掌。
雖然過分的講述有點類似訪談,可「帶領觀者認識其人生」本來就就屬於記錄的一種貢獻,不是嗎?希望我以後可以多看些紀錄片。

一個帶病在剪輯室連續工作268個小時的人。一個了不起的電影專家,一個放棄很有前途的演員或者是明星生涯,愿意為庫布里克照顧寵物,打掃倉庫,做各種你想得到或是根本想不到的瑣事的人。一個為了這份無償的工作,差點死在工作崗位上的人。一切大概都是因為他要和天才在一起,用天才的眼睛看,跟天才一起思考,成為天才的一部分。
可能有的人會問,既然這樣,他為什么不自己也當個導演。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已經習慣于成為庫布里克的一部分而存在,庫布里克死后,他以繼續庫布里克的事業作為庫布里克的一部分活著

高能預警《我曾侍候過庫布里克》:跟隨電影大師的這24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