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t Love Dogs》在港臺被翻譯成《征婚啟事》,很容易讓人想起劉若英那部同名電影。實際上,兩部電影確實有點相似之處,都在用相親時遇到的奇形怪狀的人物作笑料。例如兩部電影中的女主角都在相親時遇到了SM愛好者。
不過我覺得《Must Love Dogs》更象前兩年的成功喜劇片《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我的盛大希臘式婚禮,中文譯名是這樣的嗎?)。都是講述平凡人家的愛情喜劇,都有一大家子人,都是相貌平平卻很可愛的女主角,笑料都不是太夸張,可是依靠故事的真實性而打動人。
不同的是,《Must Love Dogs》的故事有點網絡化,不僅征婚啟事發在網絡上,而且劇中人物也是一口一個搜索或者電郵。網絡時代的家庭喜劇,帶來的沖突效果讓這部電影更為有趣。
電影的開始有點象《When Harry Met Sally... 》,幾個人分別談論自己的經驗,關于在那里遇上對象的經驗。有個女孩說,超市是個好地方,如果對方拿著一張清單紙條來選購東西,那是有家室的人;如果他提著籃子在速凍食品區徘徊,那還是單身的。有點意思,我一般是拿著張清單紙條在速凍食品區徘徊。

我是楊柳,名字來源于:“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林”。楊柳這個名字聽起來容易使人產生不好的聯想,可是,我覺得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心是干凈的,那么名字不管是阿貓還是阿狗亦或是楊柳,還有什么區別呢.
我是一個25歲小伙子,在北京漂著,北京的生活節奏很快,所以我很快愛上了輕音樂,我很喜歡班得瑞的曲子,安靜,婉轉,悠揚,很有靈性,使煩躁的心獲得了一些均衡。
因為我的愛好很廣泛,所以我愛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可以萬歲,我會用時間把生活隔成很多片段,讓他們變得完美和清晰。25歲是多夢和現實交織在一起的年齡,現實和多夢的對立,多夢和自由的矛盾,讓我明白了舍得的意義,也清楚了生活和工作原來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于是公園散步成了我現在最大快樂,北京每一個公園都出現過一個淺綠色鴨舌帽,黑色牛仔褲,身材苗條的小伙子,每一個公園里都留下了我無數的腳印,因為我愛這份安寧。我喜歡簡單的生活,平時喜歡安靜的讀一些詩詞散文和一些名人傳記,也有一點小小的虛榮心,希望成為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征婚廣告:無法預測情節發展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