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10:38
首映:1991-11-29(中國臺灣) / 1992-02-20(中國香港)
年代:1991
時長:121分鐘 / 15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上
評分:8.6
觀看數:59240
來源網:三年影視
《阮玲玉》問的不是愛,是自己存在的意義
這片子不是第一次看。上一次,是多少年前,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當年看完以后印象很稀疏,基本上是沒有看懂。這次再看,不僅是看懂了,而且了解了為什么當年看不懂。
首先,《阮玲玉》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是有點超前了。形式上來講,我很喜歡關導這個戲中戲的,半紀錄半虛構的復合結構,盡管這種結果對于當年的我來說有點CONFUSING了,對于多數不了解那段歷史的人來說,也確實會造成“出戲”和理解上的障礙,但是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多么好的結構。敘事雖然不斷地被打斷,在多重時空中不斷地跳進跳出,顯示了一種有別于單純“講故事”的居心,表現出的是對歷史的尊重,對阮的緬懷和熱誠的懷念。
關導的這部影片假設觀眾實現已經對阮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不是這樣,松散的敘事和跳躍的剪輯是夠讓人費解的了。這也是當年的我,對影片只留下影象上的記憶,而沒有留下完整的情節概念的原因。影片將阮的后半段生活分解成若干片段,如若不了解影片中省略的部分事實的話(不是沒有交代,而是一筆帶過),那么不要說“入戲”,連起碼的了解都很難達成。
關錦鵬導演的經典杰作之一。采用了半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穿插著老影人對阮玲玉情況的描述,各位戲中演員對阮玲玉的討論,張曼玉再現阮玲玉的一生以及調出部分阮玲玉的片段,各種影像交織重疊,語言音樂等形象運用,帶領我回到老上海時代。各位影星的演技非常到位傳神,他們集合在一起演繹了舊上海一段漂亮的傳奇。漫漫時光中,在暗暗的背景下,曾經逝去的一段往事漸漸清晰的浮現在眼前,那是一個女人短暫而綺麗的一生,伴隨著黃鶯鶯《葬心》一曲而悲哀終結。這震懾人心魂的聲音,娓娓道來,道盡阮玲玉的情愫,無法把持住,太傷心斷腸,熱淚盈眶。看到過一句話說:“悲劇,就是在你眼前把美麗的東西毀掉。”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時代成就阮玲玉,也毀滅了她。事業上的她是璀璨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她畢竟是個無助柔弱的女人。面對三個男人,無賴的張達民,花心的唐季珊,懦弱膽小的蔡楚生,選擇是這樣的艱難,無疑我覺得她是從來沒選對過人。想來如果蔡楚生接受了她承認了她,帶她離開,或許阮玲玉的命運就會不同,不會到最后帶著一紙人言可畏的絕筆香消玉殞
本文發表于“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2020年9月26日推文,禁止轉載。
《紅玫瑰白玫瑰》是少見的關錦鵬使用男性視角敘事的影片。透過無法辨認來處的、聽來事不關己的旁白,倒是暢談了幾句關于“身體”與“靈魂”的辯證關系。佟振保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映照出千百年來“柳下惠”們的心中秘事,也折射出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男性對于女性的目光。
這其中滲透出些微諷刺的意味:在最后和王嬌蕊的會晤中,她消失在了雨中,而振保留下了眼淚。鏡頭一轉至第二天起床,他又改過自新
如果不是此刻在我耳邊響起的莫扎特的某個我連名字都叫不上的曲子,大概我也不會決定一個如此之肉麻的題目,我向來是不能涉獵這樣的主題的,這種調調無疑是周某人和左某人所擅長的(請權且把這句話當作是一句恭維)。
讓我們來看看這部我堅持了三個小時之久的電影吧,我還是全力推薦了它,并非是出于我對張曼玉的喜好,實際上我覺得她在這部電影里的表演中規中矩,唯一可圈可點之處就是在病床上喊出那幾句“我要活,救救我,我要活”,以及之后在床上蒙頭嗚咽的那一段。
但是為什么我還是打了五星,也許是由于片尾曲的那首哼哼唧唧但是撩人的小調,也許是由于我在某一次的倫理學論文里提及了阮玲玉的死并且得到了一個較低的分數,也許是因為,張曼玉在念著她的遺書的粵語是那樣的好聽和幽怨。
人言可畏,人言可畏,這四個從她的嘴里發出來,真是柔弱卻又有力,平靜卻又怨恨頗深。這個女子在一個深夜,回憶起來過往的種種,心底那些怨恨與委屈在最后統統化為這四個字,她是受過苦的,不然不會在許多次拍戲之后痛哭不止,然而她也是隱忍的
這一趟,總算彌補了些缺憾,去了念叨了很久的影音堂。
武漢的碟市,據說已經快被D9壟斷,D5都不出產了,於是我收了幾張D9回來補缺。
片子都不是難找的片,長沙一定有。
只是,我都很久不逛碟市,這次有人陪,在哪裡買都一樣。
就好像,遊樂場到處有,可是很久沒人一起坐飛椅和過山車,那么在哪裡玩不都是一樣。
重要的是,身邊有人陪。
收了一張《阮玲玉》回來,買的時候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收過。
回來查看發現,并沒有。
之前每次看,總是感嘆關錦鵬拍女人之精準。
這次看,卻很奇怪的,注意力都不在阮玲玉身上。
那是30年代的上海,大師們在聯華的辦公室籃球場閒談、抽煙、玩笑,一部部電影就在煙霧氤氳間誕生出來。
孫瑜熱情浪漫,才華橫溢;卜萬蒼成熟穩重,態度謙和;蔡楚生思想激進,言辭敏銳;聶耳朝氣蓬勃,活潑好動。
我卻獨獨注意到在眾多面孔中,一張安靜木訥的躲在圓形眼鏡後的臉。
那是費穆,眾人心潮澎湃的唱著聶耳未完成的愛國歌曲時,他站在人群之外與阮玲玉目光相遇,靦腆一笑。
想起《小城之春》里破敗的城墻,玉紋徘徊來去的身影
這部電影一看就是好幾天。
因為前半段實在是很無聊,看的是未剪輯版的所以有很多現在演員的解讀,倒是關錦鵬有點意思,阮玲玉的一生用了很明顯的low-key illumination,時不時的總想把張曼玉頎長的身形修成剪影。而現代演員和真實人物的采訪部分拍成黑白片,當然題外話的稱贊一句年輕時候的劉嘉玲好看的真不是蓋的!!
不過從大概100分鐘開始電影就覺得不一樣了,因為開始真實的滲透阮玲玉的生活了。于是我開始不專業的八卦了。事實上從翻拍《小玩意》那個彈眼淚的鏡頭開始,主題音樂的第一次有意識插入在這電影里簡直就像給觀眾開始供給鴉片了一樣。那個從劉嘉玲臉上到黎莉莉小手指的直切像撥開簾子一樣,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非常不專業的聲音:“開始了!要開始了!”《神女》里那一段,韋明撩著旗袍下擺坐上桌子上,吐一口淡煙,張曼玉雖然演起來讓人一眼看的出的做作,可是非常可愛,像故意的,好像就是讓你知道這是她在致敬,因為下一個直切切到阮玲玉的真實電影,她那么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忍不住又不專業的想:“這兩個女人好乖巧!”
《阮玲玉》問的不是愛,是自己存在的意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