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0 22:31
首映:2015-11-25(中國大陸) / 2015-10-02(美國)
年代:2015
時長:142分鐘 / 15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8.5
觀看數:61655
熱播指數:1083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火星救援》是未來版魯濱遜漂流記嗎
從2013年的《地心引力》,2014年的《星際穿越》,到今年的《火星人》,近幾年的秋季檔總是會為我們帶來一部高質量的太空題材硬科幻大片,在票房口碑大豐收之余順便利用時間上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為奧斯卡獎怒刷存在感。
無論是街邊用馬特達蒙大頭鋪天蓋地的廣告,還是視頻網站愈加密集的預告片,都在預示著新一輪硬科幻潮流的到來,以理工男為代表的科幻迷(包括本人在內)們也再次迎來了會員獨享的盛典。宇宙彼端的流行文化罕見地搭乘第七藝術的飛船降臨在屬于Geek們的主場,理論滿腹卻貌不驚人的Geek們復習著熟悉的名詞概念,品味著學好數理化看遍科幻也不怕的滿足感,而更重要的則是終于可以暫時成為小圈子的焦點,對著或真實的或潛在的或是幻想中的觀影女伴們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地分析科學原理吐槽穿幫漏洞,再跑到社交媒體上重披學霸大V的披風激揚公式揮斥方遒。
(11.25更新)
最新文章:[《俠盜一號》彩蛋全整理]
1. 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宇航員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2. 影片中最開始的火星任務正是NASA未來打算實施的。
3. 2015年9月28號,也就是影片在美國上映的四天前,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液態水活動的證據。
4. 原著小說作者Andy Weir是一名專業碼農,他甚至編寫了軟件來精確計算從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時間。
影片結尾,當被成功救援的馬特達蒙,開始現身說法,給航天局的學生們講授他的太空歷險遭遇時,我會心一笑:這才是本片的意義所在吧!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太空的真實生存環境,了解與太空有關的各種科學常識。感謝導演花費了如此多的心思,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太空科普課!
把科幻作家Andy Weir的成名作搬上熒幕,獲得美國宇航局NASA鼎力支持拍攝……《火星救援》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其現實派科幻電影的基調。與早先野心勃勃的《星際穿越》相比,它更顯得務實低調。沒有在人性、心靈等深奧的問題上花費太多筆墨,而是用特有的美式幽默,講述了一個宇航員在火星荒野求生的故事。
這一回,馬特達蒙卸下了《諜影重重》系列里沉重的思想負擔,變身成一位呆萌的植物學家,“有幸”被一場風暴留在了火星上,從此得到了一個展示其畢生所學的絕佳機會,畢竟,不是誰都有機會在火星上種土豆的,不是嗎?
9月30號上午在本地一家電影院看的,因為不是周末,又是白天,人不多,但笑聲很多。因為對原著太過熟悉,而所有預告片又刷了好多遍,所以看起來就不會有太多“驚喜”,因為真的是非常忠實原著,連坐在我旁邊的老婆,還是大半年前看過我初譯稿,也不時跟我會心一笑,因為臺詞都是從書中照搬的。
預告片里面有一個剪輯是沃特尼觸摸屏幕,上面是一對母子……當時我就跟編輯在討論,是不是改了原著,讓他有了老婆小孩,我當時估計的是采取了剪輯手法,把另一個宇航員和他家人通話的片段剪到沃特尼這邊來……結果我的估計是對的(這不算劇透吧)。
把你一個人放在火星你能活多少天?理科生馬特達蒙活了將近500天,文科生…你們還是早點寫好遺書吧。說說理科生馬特達蒙求生用到了哪些知識:制造水用到了化學知識,種土豆用到了生物學知識,計算軌道用到了天體物理學知識,自駕游用到了火星氣象和地理知識,修太空站搭建信號塔用到了工程學知識,與地球聯系用到了編程知識……莽荒的火星是讓文科生們絕望的地方。
如果說《普羅米修斯》里還能看到雷老爺子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那么《火星救援》對于雷老爺子而言就是沒什么挑戰的常規商業任務了,以他這樣老道的掌控力,只要稍加腕力就能炮制一出優質的商業流水作品。事實上《火星救援》就是那么一部行云流水、嚴謹克制的硬科幻作品,雖然在斯科特的作品序列里面并不算杰作,但是如此純正、勁道的硬科幻在當今院線卻是幾年難得一見。
《火星救援》是未來版魯濱遜漂流記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