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影迷會聯想起《星際穿越》《地心引力》《拯救大兵瑞恩》這些電影,對好萊塢熟一點的,可能還會想到《紅色星球》等,不過我看完《火星救援》,倒是第一時間想起了《火星建設者》——已故中國科幻作家鄭文光在195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
《火星建設者》描述以中國為代表的地球建設者們來到火星,將之改造為宜居星球的艱難過程,這是新中國第一篇榮獲國際大獎的科幻小說;而在此前三年,鄭文光發表的《從地球到火星》是新中國第一篇科幻小說,可見“火星”作為一個鮮明意象,一開始就浸淫在新中國太空科幻的血脈里。
當然,這也不單是中國科幻的喜好,事實上,世界科幻小說一俟談及太空科幻、星際移民等題材,火星(超過月球)幾乎都是首選,最有影響力的或許當從威爾斯那部著名的《世界之戰》開始算起,按照吳巖教授的說法,估計是火星上疑似存在運河的“天文發現”刺激了作家們的想象力——距離在可控范圍內也是關鍵原因,真跟三體星系一樣,也沒幾個人整得明白。

先刷了書再去電影院刷了劇,被自己劇透地不要不要的。總體來說電影改編地很不錯,不過由于篇幅限制,部分重要情節被刪,一些問題也沒有時間說清楚。總結觀影過程中被問的問題,在此做個小小的指南,以方便大家理解劇情。
注:中度劇透,且物理機制可能解釋有誤,歡迎拍磚。
Q: 男主馬特呆萌為什么要在棲息倉內玩火,還差點把自己炸了?
A: 玩火是為了取水。NASA為了減少發射重量,沒有攜帶很多水到火星上。而是利用水循環裝置,循環吸收空氣、污水、垃圾甚至排泄物中的水分(所以呆萌在取大家的便便做肥料時,真空包裝的便便已干成粉末),而人體本身對水的凈需求很少,因此少量的水足以支撐六位宇航員生活很多天。 所以呆萌取水主要是為了籌建火星農場。
土豆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棲息倉的存水遠遠不夠。
于是只能化學造水,倉內儲備了很多液氧,氧元素充足,但氫元素很少。于是呆萌拆了發射架中剩余的燃liao罐,竊取燃liao聯氨中的氫。利用催化劑將聯氨分解得到氫氣,再將氫氣點燃獲得水~(注:聯氨有毒,此實驗大家不要復現)

(11.25更新)
最新文章:[《俠盜一號》彩蛋全整理]
1. 影片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宇航員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2. 影片中最開始的火星任務正是NASA未來打算實施的。
3. 2015年9月28號,也就是影片在美國上映的四天前,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液態水活動的證據。
4. 原著小說作者Andy Weir是一名專業碼農,他甚至編寫了軟件來精確計算從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時間。

《火星救援》嘻嘻哈哈的幸存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