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雪國列車》:韓國電影黃金時代代表作
文/滕雅望
如果從2013年的韓國電影市場來看,有三部電影破900萬人次,分別是《七號房間的禮物》《雪國列車》《觀相》,一部電影能調動近國民人口五分之一來觀賞實屬不易,韓國電影市場的作品質量和觀眾觀影的氛圍都讓人興奮,韓國電影有種從“復興之路”到“黃金時代”的市場氣息。奉俊昊導演的《雪國列車》不僅是韓國作者電影的嶄新挑戰,也是亞洲電影面向國際市場企圖心的展示。
導演寫劇本
奉俊昊導演參與了他全部電影作品的劇本創作,自己親手寫劇本的導演,基本上都有基本的主題,而且一直追隨著他。從《綁架門口狗》,《殺人的回憶》,《漢江怪物》,《母親》,到《雪國列車》,奉俊昊導演的電影作品幾乎都有著關乎人面對社會體制的選擇的強烈訴求。令人欽佩的是,奉俊昊對于電影化的敘事有著讓人嫉妒的天賦,可以將艱澀的,嚴肅的話題融入引人入勝的類型電影的外殼之下,讓整個故事生龍活虎。《雪國列車》的故事改編同名法國漫畫,這個有著強烈反烏托邦末世題材的故事,讓奉俊昊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

我沒有看過漫畫,單純從電影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的格局還是有些小。用一部列車來比喻復雜的人類社會,其實還是略有些小題大作。盡管“平衡”理論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真實的情況是,人類在有限的地球空間里存在了那么多年,人口不斷增加,但似乎也沒有看到整個人類就要毀滅了。根本原因當然是所謂的科技發達,而科技的根本就是新能源的發現和更高的能源使用率。
回到雪國列車上,盡管列車的空間是有限的但是絲毫不能證明列車可獲得的資源和資源的利用率就不能進一步提高。比如太陽能,風能,這些能源的利用理所應當的將改善列車的生存環境。但顯然,列車長Wilford并不這樣認為,他自信并悲觀的認為,整個列車可以使用的能源就是車頭的“永動機”,而他上設計的一切就是最完美的。這個認知,使得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了如何維持平衡,而非開發和創造新動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的反動性暴露無遺。熟知中國歷史的人便知道,中國幾千年都沒有把開發和創造新能源作為最重要的事,相反中國人最喜歡的便是在封閉的空間里維持平衡

【雪國列車】全程莫名其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