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8:52
首映:2016-11-11(中國大陸) / 2016-10-14(紐約電影節) / 2016-11-18(美國)
年代:2016
時長:11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3
觀看數:11358
熱播指數:320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意外!我愛你,所以只希望你平安
所謂浸入式的體驗,在無論多大依然處于相對微觀的銀幕上,技術力量在我看來都是有限的。要有沉浸感歸根結底靠影像本身環節配合,幕結構中文本推進的重要性李安深諳,并且在這部話題新作中節奏把控一如既往爐火純青,劇本縝密流暢如游魂繞場一周,只是在表達方式上,我反而覺得,技術限制了李安本身的能量。
為了支撐這次頂配的幾項技術(不陳列了),李安采用了幾乎全局的穩定鏡頭,一方面確實在第二幕高潮時把表演及戰場上的運動鏡頭烘托得無比震撼,另一方面還是讓人疑惑,有必要如此大面積地讓鏡頭呆住嗎?其實哪怕全定鏡頭,李安的調度能力是足以讓角色撐起動感的,但這次,一如既往保有了演員表演的投入度,盡可能細膩的東方式情感,但令人覺得詭異的是,演員幾乎全是僵直的,在固定位置表演,表演中的大部分是,對話。演員仿佛和攝影機和死板的剪輯一起機械化,如同片中“到點便去到舞臺標記處,一動不動站完全場”的情節,但那畢竟只是情節的一部分,總之說為了幾處超現實鏡頭或是大范圍運動鏡頭的震撼度而讓通篇處在僵硬狀態
這部電影最后林恩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意思大概是這樣的,身處在伊拉克的戰士才懂得戰爭到底是怎么回事。每個人都對戰爭有著自己的理解。但是,這個世界往往是由那些并不懂得的人操縱著。這句話將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用最淺顯的語言表述出來。
環顧我們的生活,每天面對的工作,身處第一線的人才真正懂得完成手中的任務到底有多難。但是,往往給你工作進行指導和評價的人,卻是那些“胸無半點墨”的人。人,總是可以輕易去指導別人的生活。人,也很容易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所見才是真實,自己所理解的便是真理。電影中的諾曼也好,看球賽的觀眾也好,記者也好,對林恩他們提出的問題都是渴望得到他們心中所期望的答案而已。對于林恩,失去生死與共的朋友,悲痛勝于一切。就如他所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悲慘的一天,但是大家都在慶祝這一天。在戰場上與敵人肉搏,只有恐懼和求生的欲望,但是記者卻希望聽到他所想要的答案。橄欖球隊的隊員和觀眾,不過是對他們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所以對林恩他們產生好奇。這些人從未想要真正去了解軍人的生活
實拍也有“恐怖谷”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20幀觀感
2016年11月13日
本文也就簡單講講120幀技術,不談故事。觀影地點是上海影城。
首先要感謝李安,“山就在那里”的精神,讓我們有幸看到傳說中的120幀畫面。《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阿凡達》、《地心引力》之后,又一部能讓人在電影原教旨主義上有所啟發和思考的電影。不過,李安做得不像卡神和卡小神(阿方索卡隆)那般,在電影3D上有非常成熟的實驗和思考,繼而在電影表現中顯得圓滑和保守;而是勇敢地把120幀的優點和短板都一一露出,反而給人一種“你們觀望吧,我先沖了”的生猛勁兒,非常像羅伯特澤米吉斯的《貝奧武夫》和《極地特快》在CG人物和動作捕捉技術上的探索,元氣淋漓,但是可以認為是失敗了。
《貝奧武甫》和《極地特快》,包括最早的《最終幻想》,都證明了一點:現在的技術還無法真正突破CG人物的“恐怖谷”效應。之后的《阿凡達》、《猩球崛起》,都理性地往后退了一步而獲得成功
過去快兩周了才能好好來寫一下這個片子。
上海影城刷的120幀,刷完之后木了兩個多小時,當天晚上還做噩夢,第二天一早就買票回家看老娘了。可見影響之深。李安是大師,膝蓋跪得碎碎的。
他最牛逼的是完全不用臺詞,光用影像就能捕捉人生中有時候最難以忍受的瞬間,你都覺得絕望得快不行了,活著還有啥意思,再給你逗個樂,告訴你,活著本來就沒啥意思,荒誕得很,但這就是活著,每個人都得這樣活著。看太清楚了,喪得要命。
他特別擅長那種不知不覺無聲的高潮。少年派的時候我差點哭出來的瞬間是派絕望昏迷的前一刻在大浪和電閃雷鳴里以為看見了神,媽呀也是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震到回不過神。他真的太牛了。沒誰比他更會拍“意識到自我”和“意識到比自我更大意義”的瞬間。而發現自我本來就是和意識到比自我更大意義同時發生的,伴隨著對生死孤獨的領悟。這種沒辦法用語言表達的靈魂被擊中的感覺大概就是“頓悟”吧。非常神秘主義非常玄學,很東方,迷人到有無數種解釋,最后只能“拈花微笑”。所謂無法闡述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意外!我愛你,所以只希望你平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