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19:20
首映:2011-09-16(中國大陸)
年代:2011
時長:108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1
觀看數:71106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英雄喋血》主旋律拍成了文藝小清新~
我覺得趙導的影片還是不錯的,《一路有你》拍得有范。有自己特有的風格,可這部喋血片的劇情實在是狗血,一群辛亥革命的誓死之徒成天只會嚷嚷,并未有精心的準備,這只能怪導演未將它展現出來,而展現出來的只有黑幫片(辛亥革命烈士幫廣東第一黑幫收攏丐幫),愛情片(辛亥革命之徒與與黑幫夫人搞曖昧,結果黑幫老大殺死夫人,卻被辛亥革命之徒的一番話給感動),演員們表演很另類(影帝們演的很癲狂,妄圖演出革命烈士的鏗鏘熱血,男主角從頭至尾表情淡定,語氣不變,唯有偶爾一笑),我想說好的演技得有好的故事作支撐。該片從劇情上實在是狗血,輕重不分,什么都要,結果什么都沒。雖然有這些缺點在里面,但導演貫穿整片傳達的那份對自由的渴望的主題并沒有在這殘缺的故事里凋零,感動了部分觀影者。還有作為港片導演的趙導,該片的片名好像有像《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致敬的意味在里面。希望革命烈士們能像發哥一樣熱血豪情?
剛剛看過《英雄喋血》。喋血的鏡頭幾乎不見,但英雄的氣概還是得到比較好的詮釋。
之所以說它是主旋律電影,我個人認為跟它的拍攝風格有很大關系。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屬于平緩敘事型的風格,把黃花崗72烈士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英雄形象以小橋流水的方式表現出來。但還是讓人感受到了那時候革命人的淳樸情懷:為了中國民族的未來,犧牲自己又算得了什么?里面的高劍父和潘達微刻畫得都相當不錯。
之所以說有些超越主旋律,是因為主旋律通常是歌頌黨的,但如果比較那時候的社會背景,你會感到和今天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不過高劍父和潘達微他們可能革命的對象是現在的黨。可能,黨在投資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想到有的觀眾(像我這樣的)能有這樣的體會。
里面的溫碧霞很搞,不知她和廣東省的領導們有什么曖昧關系,能逼著導演選她做第一女配角。她扮演的幫派老大的“情婦”(老大一直把她當妹妹看),15歲被老大從妓院贖身,跟了老大15年,也就是說應該30歲,但里面的扮相至少50歲!尼瑪,看起來比幫派老大都大,怎么被人贖出來的?
我們生來就在失去,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愛人,直到失去生命,有什么能證明我們曾經來過,我們活過嗎?!一場用炸彈做禮花的葬禮,不是誰都能趕得上的,起碼在這個充滿鬧劇的世界,我們能證明,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場鬧劇!
--- 羅仲霍
如果不是因為沖著君豪去的,恐怕我也會像很多人一樣,錯過這部獻禮片。
壯士斷腕,河山泣血。講述辛亥革命黃花崗72烈士起義故事。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一部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獻禮片,沒有熱血的口號和說教的灌輸,平靜內斂地講述那時人與事的種種事跡,反而沒有片名《英雄喋血》那樣來的血腥暴力,在潘達維的哭泣聲和炮火聲中,我仿佛看到了羅仲霍、高劍夫在戰火中沖鋒,為了喚醒更多的國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這部無戰火的戰爭題材片,能把主旋律拍成了文藝小清新,對我來講,算是驚喜。
“意映卿卿如晤
9月14號,有幸參加了《英雄喋血》的首映,現在氣氛十分熱烈,說一說這部主旋律獻禮片。
作為一部主旋律獻禮片,這部電影還是顯得有些非主流的。主要角色幾乎都是香港演員,操著廣東腔,再加上相對鮮明的人物設置都在以往的主旋律中看不到呢。
當然這部電影也還沒有完全擺脫主旋律電影的一些讓人詬病的地方。節奏稍顯緩慢,劇情張力略顯不夠。趙導在現場說人物設置的時候,談到了幾點,高劍父是外放,潘達微是內斂。而我覺得人物性格上還是有點符號化的,高劍父全是外放沒有收的時候,潘達微一直內斂到最后也沒有放開。而羅仲霍也太冷靜,機智,勇敢了,簡直成了偵查科長曾泰了。這讓的人物性格還是有點符號化,又有點回歸到高、大、全。還有其中對經脈的運用和那個美女殺手我恍惚見有了《武俠》的影子。
最后,影片的最后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場面,導演呢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想通過令一種方式來表現。但我覺得還是很可惜,我看過令一部相關題材的《百年情書》,最后的戰爭場面描寫還是很讓我動容的
《英雄喋血》主旋律拍成了文藝小清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