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6 10:10
首映:2019-11-15(中國臺灣) / 2019-06-30(臺北電影節)
年代:2019
時長:90分鐘 / 80分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9
觀看數:92305
熱播指數:108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大餓:平常心對待所有人
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淚流滿面。電影里面阿娟除了身材肥胖,與我們所謂的“瘦子”無異。電影的矛盾點其實是阿娟一直在掙扎,掙扎是“做自己”還是“做更好地自己”。電影的前期,阿娟想“做自己”并且肯定“做自己”。“30歲剩女”的標簽并沒有讓阿娟感到焦慮與苦惱。雖然小朋友們叫她“大恐龍老師”,在與年近半百身形苗條的阿媽面前相形見絀,但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她也還是開心的買菜做飯,她依舊愛自己。隔壁鄰居“慈眉善目”的高伯對阿娟想實施性侵,阿娟失手把他推下樓梯
導演和編劇想要講社會歧視,從胖子這個社會群體切入簡直無法理解。
首先,胖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藥物激素致胖,一種是懶饞制胖。
前一種人,比如我個人而言,正是因為深刻地體會到如果不吃藥,身體部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所以哪怕有胖的風險也要堅持吃藥,這個代價就是常年堅持地運動跳舞和控制飲食,目的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瘦而已。
后一種人,比如女主,過度暴飲暴食攝入高脂高糖的食物而導致的肥胖者,只因為社會審美是瘦所以才動了減肥的念頭,短暫的節食和運動能改變常年的脂肪累積?這是在搞笑吧。
當現實背離主流審美,當一切背離人們覺得應該的,那么就變成錯誤。
《大餓》電影刪除了主線,使我失去了看下去的欲望,這個社會告訴你,背離代表不該。
丟失主線的男孩,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性別認同;
選擇自殺的徐譽舒,跳下去之前或是之后大概都明白,我不太可能被正式為一個女孩或是一個跨性別人群,疾病說那是異裝癖或是異性癖?真的是嗎?難道對于自己應該什么樣子需要人們的指指點點,然后在語言暴力中淹沒亡。
大概人們不知道或者已然忘記玫瑰少年葉永志的死亡。
而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指點江山
在許知遠自己做的訪談類節目“十三邀”里,他說到:我是一個不太靠譜的作家,試圖捕捉時代的精神,卻又常常厭惡時代的流行情緒,我是個勉強的創業者,努力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卻又不完全相信商業的邏輯,我還開一家書店,書店里只賣我想看的書,我對這個過分娛樂化、淺薄的時代心懷不滿,希望打破大家思維中的慣性,我也想了解這個迅速變遷的時代,新的動力,新的情緒,與人們的內心世界,我會帶著我的偏見出發,等待這些偏見,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證
曾經胖過與現在正在胖著的我,對這部電影太有共情了。要說這是一部勵志電影可能不太恰當,因為結局并沒有多少改變,倒不如說是正視自己與做自己。
正片的開始便是減肥機構的洗腦宣傳口號“成為更美好的自己”,還有影片中隨處可見的減肥廣告與洗腦式的營銷,逐漸一點一滴的深入你的內心去否定你。正如現實世界中,對自己的各種的惡意。劇情并不完美,但卻帶著一點理想中的溫情。在主角逐漸經歷節食運動減肥失敗與胃縮小手術減肥失去味覺的接連打擊心理崩潰之后,找到做自己的意義吧
今天從細胞房出來,看到豆瓣提示《大餓》有資源了,當時覺得精神一振,
我已經期待這個電影太久了,預告片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但是無論我如何努力去尋找資源,都一無所獲,現在在愛奇藝就可以看,簡直再好不過了。
為什么那么期待這個電影,可能因為我也是這樣體型的女孩子,所以預告片里的每一句,都感同身受吧。
我已經減肥一陣子了,已經瘦了十二斤,終于不再是190+女孩了。
可是,最近迎來了平臺期。可笑吧,這么大的基數,居然還有平臺期。
那些勵志的帖子里,不都說大基數會很好掉秤么?
大餓:平常心對待所有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