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逃離德黑蘭》講的是伊朗美國在發生政治矛盾,男主作為一名特工前往伊朗解救被困的六個美國大使的故事。男主假裝一行人是好萊塢公司的制作劇組成功將六位大使流出,這部片子看過以后感覺鋪墊很足在高潮處戛然而止,給人一猶未盡的回味。拋開他的政治背景不談,只看這部片子的剪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剪輯既可以延長時間,又可以縮短時間。在主角一行人被困機場時,伊朗革命軍何燕他們的身份明明可以只給一個打電話的鏡頭,但是卻給了很多額外的鏡頭
如果把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它,那我只能說,奧斯卡是美國的,不是世界的。不過人家確實是美國的。說明人家不愿意是世界的了。
我不明白為什么既然是主角,導演還非要那么弱化他的形象(暫且不說這個形象是不是英雄形象),無論是戲份演技從頭至尾如出一轍的表情還是那個朦朧的形象。那我們就可以來推敲一下本片的意義目的了。前面就不用說了,我當時很驚訝結尾用那么大手筆去哇啦哇啦贊美你親愛的伙伴加拿大,你的政治動機未免太露骨了點兒,知道加拿大和美利堅哥倆好,加幣到了美國小鎮都可以找錢通用,沒見真心不知道。世界人民一直被欺騙

在德黑蘭看的這部電影,第二天就去參觀了電影主要場景之一,現在的“前美國大使館” 。距離人質事件已經過了40年,這里已經改成了反美主題的博物館,外墻上的獨臂自由女神之類的宣傳畫剛更新了一批,顏色鮮艷設計十分有趣。博物館里有英文很好的講解員,專門帶著外國人游覽以及解答各種問題,以下是一些我們談話內容的整理:
Q:逃離德黑蘭這部電影在伊朗是禁片嗎?
A:沒有這種規定,我本人看過不止一遍,很多伊朗人都看過這部電影,并沒有人禁止我們看,當然它也不能在影院公開上映。

看了書也看了電影。對比著來寫一下。
書中有提到,作為特工最好的特質就是平凡而相對容易地融入、隱匿于人群中。作為導演兼男主的本.阿弗萊克扔入人群中感覺是不是太出眾?而全程冷漠臉過于沉重也令人有些不適應。記得書中,男主還是個頗為生動、有些小幽默、機智的形象啊。他在日常工作中認識的形形色色的人,在許多重要的拯救活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嚴肅的氛圍中也不乏令人會心一笑的對話,緊張的氣氛一下子輕松不少。可能,是為了營造緊張氛圍的需要吧。

“逃離德黑蘭”一場狗血美帝獻禮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