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19:06
首映:2021-09-04(中國大陸) / 2021-08-12(中國香港)
年代:2021
時長:102分鐘(中國大陸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6.9
觀看數:19550
來源網:三年影視
媽媽的神奇小子:世上只有媽媽好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拍的很平常,好好的故事拍的太簡單了,身體殘疾,能走路、跑步、得冠軍,每一步應該都很困難,但導演沒有刻畫這些細節,只描述了最終結果,可能跟《中國女排》一樣,故事是好故事,但算不上是好電影,跟《摔跤吧爸爸》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電影后半部分逐漸升華,內容從殘疾運動員本身,輻射到殘疾人的生活,對殘疾人來說,像正常人一樣行動是困難的,但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更是難上加難。這時才發現導演刻意簡化了前半部分,將重點放在了殘疾運動員在生活中的困難上
沒有想想中的那么感人,但是確實是值得推薦的一部香港祛除商業,踏踏實實用心拍出來的傳記性電影。
沒有那么感人可能是因為我還是沒懂這個母親的立場吧,總感覺吳君如媽媽的眼神里缺少點什么,在感情共鳴上有點出戲,但是蘇樺偉的扮演者真的是下了功力了,整體來說敘事傳達的精神很完整。
這個電影很有意義。
讓我們明白了運動員就是1%天分+101%的努力,鍛造的是身體,磨練的是不屈的精神!
這個電影的意義更在于讓人反思。
打開媒體,一段話說:蘇樺偉是誰?他是殘奧冠軍,是香港的驕傲!
體育勵志電影極其難拍,放諸整個亞洲地區近乎絕跡,不是因為拍攝上有百般掣肘,或是需要極其昂貴的資金或特效才能顯現大場面,而是電影人難以在接近固定的故事框架中找到缺口,大多以外在環境逼迫主角猶疑是否放棄夢想作為劇情臨界點,難以從公式化的劇情中破舊立新。即使大刀闊斧擯棄部分「套路」,觀眾未必買帳,要換取觀眾真金白銀支持,依靠電影傳遞出真情實意,而人物傳記電影往往遭詬病難以映照原有人物的光彩,結合人物傳記與體育勵志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神奇地交出上乘的功課。
一個天生殘疾的少年在媽媽的堅持下成為奧運冠軍,其中的辛苦我們不會感同身受,母愛的偉大。我喜歡蘇樺偉對蘇媽說的我以后要得很多很多金牌送給你。兒子對母親的愛,母親對兒子的愛。但其實這部影片沒有我想象的感動,相比較感動更多的應該是欣慰。
還是要夸一下演員,吳君如的演技真的被低估了,她演的真的非常好。還有青年版和成年版的蘇樺偉,演技真的絕好。
故事是個勵志的好故事,電影也拍得比預期好很多,演員演技都在線,尤其我最喜歡十幾歲的阿偉,樂觀積極,斗志昂揚,是青春最美好的模樣。
但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思考來自于一個哲學和倫理問題。電影一開始,當醫生問出救還是不救的問題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這位母親,可能會選擇不救。
因為我要讓一個有先天殘疾的孩子去面對未來幾十年比別人困難得多的人生,實在太過殘忍。
有特殊天賦的殘疾人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是普通人,還是有缺陷的普通人。
(《媽媽的神奇小子》最近上映,電影改編自奧運冠軍蘇樺偉真實故事,於是我想起多年前訪問過他以及他96年殘奧奪冠的隊友。這篇訪問稿,我沒有把蘇樺偉作為焦點,反倒希望另外三位名氣不及他的隊友能得到更多關注。)
你應該知道蘇樺偉是誰──那個「走得比別人慢,跑得比別人快」的「神奇小子」,但你未必知道曾經和他一起奔向世界冠軍的隊友,張耀祥、陳成忠和趙國鵬。四人同樣患有痙攣,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在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上,他們合力贏下4x100接力賽金牌。如今張耀祥、趙國鵬和陳成忠都已年過40歲
媽媽的神奇小子:世上只有媽媽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