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05:28
首映:2008-12-31(美國)
年代:2008
時長:137分鐘
語言:英語,德語,俄語
評分:7.1
觀看數:41299
熱播指數:155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2008年,猶太人的摩西請解救巴勒斯坦人吧 之 反抗軍
個人的命運&大時代的命運,
我們無力改變,只能順流而下,擇機拼搏那一跳。
躺下后突然想起,很久沒有看到壓縮餅干賣了,是自己沒有關心了?
今天下午檢查完系統參數后抽空搜了一把TAOBAO,還好!還有很多!
我的體會:這部電影里,看到了一個原本孤立于眾人之外的猶太群體,如何在受到殘酷迫害后,慢慢學著團結。學會在面對禽獸般的暴力時,保持住人性,不讓自己變為禽獸。昨天@王媛 老師說“愛自己”——這部電影講的就是愛自己,保持人的尊嚴。
電影第一男主角圖維亞讀書成績并不好,這群難民里有他的老師,一個高雅的知識分子。但是面對殘暴的納粹,面對血淋林的屠戮,老師的信念幾乎崩潰了。最后,老師在長途奔襲中去世,去世前對自己的學生說:我幾乎都失去了自己的信念,但是你讓我重拾了信念。
圖維亞作為這樣一群由各色人組成的猶太難民,面對來自兄弟的挑戰,面對群里奸詐之輩的挑戰時,都顯示出了力挽狂瀾的英雄本色,真仿佛摩西重現。但是,在一次大轟炸后,他幾乎失去了聽力,意識也模糊了不少,這時遇到一條大河,他的堅定意志開始猶豫,他以為遇到了絕路,幾乎放棄了求生的意志。這時,受到他數次激勵的小弟弟亞賽頭腦變得清醒,鼓勵眾人解下腰帶,擰成繩子,老老少少把繩子系在腰上,趟過了大河,求生成功。
我在這部電影里看到了領導力的真實體現
一個人從困境中存活下來,需要運氣。一群人從困境中存活下來,需要團結。一個人帶領一群人從困境中存活下來,則需要領袖氣質。
從導演的技術水平來看,本片并非絕佳的范例——至少,我認為將2個小時的長度縮減至90分鐘可能更為合適——但,本片故事所講述的英雄精神,則值得每個人借鑒,尤其是在這個金融危機的當下。
------------------------------------
www.leeforce.com
不明白這么好的電影,為什么在豆瓣的評分這么低。同是受法西斯迫的中國,不知何時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我一直認為,猶太人是一個真正有體信仰、有靈魂的民族,那種在人性最受考驗,在人性最被摧殘的時候,其光輝仍然在這個民族身上體現。這信仰是傳承了千年,已經溶于血脈之中的。這是何等偉大的民族!
對比之下,我們總是我們的文明有五千年,我們的文化積淀有多深厚,數起那些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的,恐怕沒有一件稱得“信仰”的東西。這也許也是,為何今日之炎黃子孫滿天下,但卻未能得到像猶太民族那樣的受世人尊重。
丹尼爾·克雷格這位英國帥哥在接拍“007”之后所受到的關注自然是大大的提升,也一舉躋身一流男星的行列,兩部“007”拍完,又出現在了這部二戰題材的電影中。跟“007”中那光鮮亮麗、風流瀟灑的造型相比,本片中“邦德”可是遭罪了,無論從衣著到發型以及整體造型而言,完全跟迷人二字完全失去了聯系,有的只是饑寒交迫中的痛苦掙扎于抵抗,隨時面臨被剿滅危險的游擊部隊,生活和戰斗的環境怎一個臟字了得。
不過呢影片還是比較真實的再現了當年在德占區之內,反抗組織戰斗和生活的狀況,一場場戰斗、一次次轉移,那真的是一個字——苦。
影片在回顧了那段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戰爭中的一個非常細微的局部,反映了人類在艱苦環境中所能展現出的意志力和潛能。
不錯的電影!
剛剛看完電影,情節故事演員,都很OK
一個畫面深深在我腦海刻印,就是那個被抓的德國士兵,一群猶太人對他發泄報仇,弱者的報仇就是這樣的 欺負比他們更弱的嘛
大家都是喪失妻兒的弱者因該更能體會這種心境,但看見這個德國士兵的時候難道是被仇恨蒙蔽了雙眼?
戰爭中的個人是沒有對錯的,個人都是戰爭的犧牲品。一個士兵面對敵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殺死自己前殺死他。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對待投降的人需要做的這么殘忍嗎,值得反思。
越是弱小的就要欺負更加弱小的 這真的是人類比較丑惡的一面。
個人觀點
2008年,猶太人的摩西請解救巴勒斯坦人吧 之 反抗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