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03:14
首映:2010-10-13(法國)
年代:2010
時長:111分鐘
語言:法語,英語,意大利語
評分:8.1
觀看數:62412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莎拉的鑰匙》盛宴劇情片 文明之光的閃爍
《沙拉的鑰匙》:不得不承認,有文學托底,從氣質上看這應是一部相當不俗的電影,一開篇就展開了悠長的廊橋遺夢式的追憶,開頭半小時攫住了我。假如此時恰好斷電,過后再也找不到此片,我也許會率性地給出8.5沖動分。
燃鵝,當我看到近60分鐘的時候,竟品出些許國產《太平輪》的滋味,不同的故事,卻是相似的藝術品位。
1942年,法國政府助紂為虐,驅逐猶太人,猶太女孩沙拉情急中將弟弟鎖入壁櫥藏了起來,自己被帶走,此后用生命守護壁櫥鑰匙。歷經艱險,她終于逃出集中營,在一對農戶夫婦的幫助下回到巴黎
影片的開始是莎拉天真燦爛的笑容,但是之后她的笑容再不單純。
關于那段歷史,或許人們更多的是了解集中營的死亡數字,或是集中營內猶太人所受的折磨。對于那些幸存下來的人,他們的生活又怎么樣呢?
幼小的莎拉就表現出了非一般人的聰明機智,但是在戰爭的背景下,一個小孩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盡管的歷盡波折,結果對她的心靈也造成了無法醫治的創傷。那把鑰匙打開了櫥柜,但卻沒有鑰匙能打開她心靈的那把鎖了。或許正因為她太過聰明,記憶和自我的思維過于執著,心靈的痛快,悔恨,自責伴隨了她的一生,折磨著她。那種心靈的折磨,無法感同身受。她逃離,離開自己的故土,改變姓氏,背叛種族,卻逃不開精神的折磨,這摧殘最終使她無法承受……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鑰匙,而是歷史。
《隔世金鎖》 (Sarah’s Key) 是一透過影像回溯和反思歷史的戲。《隔》要回溯的,是1942年巴黎拘捕過萬猶太人的事件,這段也是《巴黎血色圍城》(The Round Up) 所拍的故事。《隔》比《巴》拍得有心思,因《隔》穿插於兩條線之間,一是1942年7至8月發生的事︰一家人被捕送到體育館,家中11歲的姐Sarah為救弟把弟鎖在房間牆的暗格中,及後逃出來回到家裏打開暗格發現弟已經死了;另一是60年後現代法國,記者Julia為了要撰文回顧這段歷史,就與Sarah這故事遇上,世界歷史與個體故事就在這時空穿插中交織在一起。
我曾撰文指出,《巴》這戲旨在讚頌人性,其實卻是叫觀眾不停的消費人性的光輝,對戰爭和屠殺等邪惡輕輕帶過,沒有深刻的反省。《隔》的結構比較複雜,卻也有同樣的毛病;戲的主旨不是讚頌人性,而是旨在透過電影這媒介,讓戲中人,同時讓戲外的觀眾,藉導演手上的鏡頭回到那個已被大眾遺忘的歷史時空。一般人遺忘之徹底,在角色一句閒問閒答中體現︰德國對屠殺不是紀錄周全嗎,為何單是這次圍捕紀錄不全呢?Julia只可以無奈的說,這次圍捕
這部片子總體構思還不錯,前半段有懸念,情節相對緊湊。后半段在懸念解開后,情節變得非常松弛,一些段落非常矯情,難以讓人產生共鳴。莎拉好像對其父母的下落絲毫不關心,難道僅僅以被送往奧斯維辛就一筆勾銷?莎拉從法國家庭出走理由似乎也不太充分,是痛恨法國這塊土地?影片到了后半段似乎就是一直在講莎拉有多痛苦多痛苦,反復展示:你看戰爭陰影對人的創傷有多深,然后呢,然后就沒有了。太乏味了。
《莎拉的鑰匙》盛宴劇情片 文明之光的閃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