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16:25
首映:2009-09-06(威尼斯電影節) / 2009-10-02(美國)
年代:2009
時長:127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3
觀看數:43366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對美好生活的切實追求
雖然我不是很懂政治,也不太清楚michael moore的訴求到底是否理性,不過,很清楚的一點,倒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能發出自己的聲音,通過紀錄片,號召更多的人在一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democrocy,這樣的制度,相對而言,還是存在一定的包容性,至少明顯的言論自由。公民能追求自己的訴求,落于行動,而不是被壓抑。
但是,反過來想,在一個相對自由的國家里,需要制度和法律的健全,來維護和保護這樣的自由。不是自由的泛濫,也不會是被約束的自由。這樣的政治制度到底是如何?何須是一番漫長的探討。但是,如果有機會能生活在其中感受一下,應該可以窺一斑以見全貌。
不過,無論生在制度如何健全的國家,人性的劣根性真是在任何地方都上演著,貪婪、腐敗、謀取私利,只要有人,就有灰色空間滋生的余地。再去反抗華爾街富人如何剝奪了窮人的權利,水災只淹了窮人受苦而富人卻在海邊曬太陽,這些都無法否定一個既定事實,百分之20乃至更少的人,他們占據了這個80的財富,過著極其奢華優渥的生活,而余下的那些大多數
奧巴馬貌似不是社會主義者,他硬是給共和黨敵對陣營逼成了,老是非此即彼選邊站,一如冷戰時期政府對待卡斯特羅這老地主一樣,關于那筆政府救濟金的發放,面對政府干預市場是社會主義行為的質疑時,有當值政府官員比喻巧妙:”如果一座房子失火,有孩子深陷呼喊,你在救人之前是否還要考慮自身的綁架嫌疑。”搞得脫口秀主持人當時語塞,現在答案是:“那火是假的,是與銀行資本家勾結的執政者干的,就像伊拉克戰事一樣,政府喜歡因勢利導,夸大事實捕風捉影,維護自身與資本利益。
幸虧那錢沒像國會議員提議的那樣發放給勞苦大眾,否則奧巴馬就一步到位成共產者了,畢竟事實是資金還是流向了資本,上層建筑要倒塌那就叫革命而非金融政變了。
美國夢的鑄造旨在同一世界統一夢想,然而如今的美國早已不是冒險家們那片尚待開發的熱土,它被資本意志所頂禮膜拜的貪婪開發殆盡,“富不過三代”,剛做做次貸二元方程就刨出底了。
此時美國人民才發現自己與資本擁有者還是有區別的,而且區別不小,貧富兩極到沒有中間值,真正資產階級的世界要大過普羅大眾
這部影片可能是我看過的“最不客觀”的紀錄片,導演本人現身說法,斥責資本主義的墮落及其給美國的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的痛苦。
這部作品列舉了大量美國富裕階層舉著資本主義的大旗在他人的不幸上牟利的例子——受賄法官為提高定罪率將無辜青少年送入兒童服務中心、飛行員高強度工作卻只能領微薄的收入、許多大企業秘密為員工投保從而從員工死亡的受益、無數窮人因為還不起次貸而被趕出家門……金融危機當然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這部作品認為布什政府與華爾街合謀騙取了大量納稅人的錢
邁克摩爾熱衷于激烈的表達。如果理性意味著“平心順氣、道貌岸然、衣冠禽獸狀地拿著教鞭在投影儀的PPT上宣示繁榮”,那么他拒絕這種理性。我們自恃有良心的眾民在這樣的考驗面前本來毋須多想——在流離失所面前誰能平心順氣?在涕淚橫流前怎敢道貌岸然?在舉世蕭條的境況下又有哪一個敢恬不知恥地宣示繁榮呢?然而真的有人能,我這么說是因為某某社現在正在不遺余力地實踐這種敗壞,并洋洋自得地領受著一些不明真相的掌聲。
在我們所經歷的這個全然敗壞的生活現場,連最不正常的都已被視為正常。毒瘤一樣定期發作將萬民投入深淵的市場被如此多的人奉為至寶,懷著蛇蝎的心連本國民眾都不去安待的某國政府被如此多的人視為憑靠,而本著他們國法的精神和恩主行在地上時確切無疑的教導——邁克摩爾先生開著運鈔車試圖領回本屬公眾卻被揮霍的錢財這種行為卻被視為玩笑,視為作秀。
這像是末日的異象,又像是那日近了。
即便如此,我依然不敢以我一人確定無疑的真理去揣度萬民的心意。但我確實知道面對卡特里娜貧民浮骸這樣人間慘景的民
邁克爾摩爾是以為偉大的紀錄片導演。7月17日,美國國會通過對“華爾街”一系列金融改革法案,在這個令人得以慰藉的消息之后,我終于看到了美國人對這場由貪婪和腐化造成的金融危機的反思。
影片從一系列被銀行和所謂信貸機構趕出家門的普通老百姓入手,層層揭露了金融家是如何通過欺詐和瞞騙,將底層勞動者的價值層層剝削到自己的手上。
和最后那段藍調的《國際歌》一樣,影片的風格是心酸和諷刺的。而這個時候,我意識到了奧巴馬正在一步步推進他當時的那個CHANGE的理想。
正如最后勉強通過的醫療改革方案一樣,這次的金融業監管措施的效果并不為廣大人們看好。但正如邁克爾摩爾所說,我不愿意生活在這樣的國度里,但我,不會離開。
The sad thing is, Michael Moore is a really, really good filmmaker. A gifted story teller too, in that he makes everything, no matter how dire, or how dreadful, or how boring, interesting. But this doesn’t mean what he says makes sense, such is the case with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Despite his fondness for showmanship, he does make valiant criticisms in regard to capitalism, such as the shady Henry Paulson rescue, but they are simply too far in between. Instead, what we get is a diatribe that is inherently incoherent and distorted. Populism puts on a good show, but it never amounts to anything. Why? Because it is irrational, and it is destructive.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對美好生活的切實追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