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22:22
首映:1988-10-07
年代:1988
時長:100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9.0
觀看數:16508
來源網:三年網
《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一絕!很喜歡和小野在一起lennon
這篇文章和列儂其實沒啥關系,剛才在王三表的博上看到,今兒(12月8日)是約翰·列儂被歌迷槍殺若干年的紀念日,想起了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往事,忍不住上來羅嗦幾句。“披頭士”的歌沒聽過幾首,在我成長的年月里和他們既沒擦肩當然也沒遇見過。確切地說,知道約翰·列儂是通過視覺而非聽覺,先看到他和小野洋子的那些照片,覺得這倆人挺有意思,既而才知道列儂是干嗎的。這不能證明我是個視覺藝術家卻能證明我是個偽歌迷。最近又對他老婆究竟叫大野洋子還是小野洋子比較感興趣,你看,我總是在這些八卦的事上孜孜不倦,卻又沒去當個小報記者,難怪姑娘們總是夸我不實實在在。用我們東北話說就是:盡整沒用的!好了,不費話了,說點兒有用的吧,事關生死。
話說初中某年的春夏之交,天下大亂。我就讀的是一所大學的附中,那年月的大學生還有些理想和血性,一撥一撥地攔車進京,不是去趕考而是想去天安門陪其他大學的學生們一起坐坐。校園里當然更是熱鬧非凡,具體景象就不描述了,犯忌諱。我要說的是既然大學生們都不上課了
老早幾天,看了部紀錄片《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昨天本來打算再看一部,可我老是休息不好,提不起精力再看,趴床上睡過去了,我總睡不好覺,真他娘的。
小野洋子,我早前就有印象,搞先鋒行為藝術的,蠻驚世駭俗的一個女人,然而對她的印象也就止步于此了,我不太懂行為藝術。在紀錄片里她和約翰相愛,有一個場景,他倆半倚在床上,洋子頭發中分披下來,很嬌憨,摳著手指,很女人味的笑著,兩個人說情話,洋子說“I fall in love with you”,約翰“me too”,那下面的中文翻譯是“真巧我也是”。
雖然大家似乎很討厭yoko,可是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dreamer,john是脆弱的,每一個理想主義者都脆弱的不得了,他們自認為可以radiate anything they are,penetrate anywhere they go,但事實上,他也說了no support and fell apart,所以他找回了yoko,相對應的他放棄了所有,愛情是柴米油鹽,是現實主義,而現實主義的他已經一點也不再迷人了。諷刺的是,這也是我記憶非常深刻的地方,在美國巡演的時候john說他覺得自自己像circus,很失望;可是在最后他抱著兒子看馬戲,被采訪時說截然不介意去join in
有一段:辛西亞和披頭士在準備去往印度的火車站臺上披頭士們都上了火車而一個警察把辛西亞攔了下來,這時火車開走了,最后的時候她只看到了約翰的頭伸出窗外在對她說什么,她聽不清大概就是很粗魯的話 :”辛你為什么每次都這么遲鈍你怎么就不能和我們一起跑起來”
辛:”那個時候我突然覺得就到此為止吧!我無法解釋那種感覺,我一直都是很冷靜的,但當時我崩潰了。雖然不管怎么樣我都會到達目的地,是我覺得沒必要了。而那里成了我們生活的一個象征,我要從這個站臺離開了
有些人似乎總是一副無所謂無所畏的姿態,只是向前走,一直向前走。Lennon走得太快了,他走過很多東西,甚至可以走回到夢里去,走到時代的前面去。我真想知道,如果他不死,他還可以走到什么地方去。
再說洋子,洋子是行為藝術家。不知道該說是洋子影響了Lennon,還是Lennon找對了同謀。他們的生活就是表現型的,隨時可以展現,隨時可以去往任何地方(物理上的以及精神上的)。覺得這需要非常強大的信心以及念力,無論受到周圍怎樣的影響似乎都沒關系,無論走到何種地步也都沒關系,都會沿著未知的路途走下去。關鍵是“在走著”。大概這種“走”就是我們所在尋找的“成長”。否則,你覺得什么才是“成長”呢?!
“你覺得你這樣就是成長了么?”“我覺得我成長了。”
他們引導了一代人(也許應該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走”在“成長”。
老師認為貓王建立了“搖滾”的形式,而Beatles完善了“搖滾”的意義,建立的“搖滾”的內核。這種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我總覺得很沒有意思。Lennon的歌詞是文字游戲,Lennon的歌也不具有更多的意義
《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一絕!很喜歡和小野在一起lenno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