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給我好大好大的感觸,原生家庭真的太重要了。影片是在講奧黛特自我意識的覺醒和重塑,以及直面過去,走出傷痛的路程。
這是一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一部影片,回憶讓現實與過去交織在一起,用舞蹈來襯托奧黛特那種極致的強烈的痛,與恨。她的童年被那間粉紅色的門困住了,她的舞蹈也讓我相當震撼,無關技巧,只關乎其飽含的強烈感情。
影片中也有原生家庭對奧黛特的影響。奧黛特的母親是個典型的自戀型邊緣型障礙患者,直到最后她都不認為自己對奧黛特童年的教育與感情缺失是多么嚴重的問題

電影選角很值得思考。成年后女孩和父母袒露心事,母親甚至覺得這一切都是小女孩的幻想,畢竟在她眼里這個施暴者“長得帥又成功,跟變態不沾邊”。這種stereotype貫穿整個電影,母親對孩子的求救根本沒往心里去。小女孩長大以后舞蹈里都帶著童年的陰影,雖然她很成功。
其實《素媛》、《熔爐》里出現的那種老惡丑并不是變態的固化樣本,戀童癖也可能是瀟灑多金衣冠楚楚的,不要思維定勢。

可怕的不是電影,而是導演那句“親身經歷”。那種自以為是,極度自私,智商欠費,情商為零,只為自己活其他都不管不顧的人,就該閹割掉生育能力。為人父母能夠實現的避險是絕對不能把養育子女的責任交給別人,才不會給壞人傷害孩子的機會。整個故事里,最讓人憤怒的不是那個年銅皮變態,而是那個媽,已經在腦海殺死他們一萬遍

觀看整部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是用心理師的視角去看主角發生的事情(以及將會發生的事情)。
如果從這個視角看電影,導演就是把觀眾視角與心理師視角進行重合,這樣就造成了觀眾永遠是一個旁觀者。但因為心理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我們又能很好的進入主角內心,主角對這樣一整個事件進行主觀化的敘述。
這樣主觀化的敘述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虛構,當然不是懷疑故事整個故事的真實性。而是對于細節的描述,就是小女孩的時候主角是真的討厭吉爾嘛?這個說法不是很合適

《不能說的游戲》兒童性侵的罪魁禍首,就在我們身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