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2:07
首映:2022-09-24(中國大陸)
年代:2022
時長:90分鐘
集數:10集
連載:更新至11集
評分:9.1
觀看數:78541
熱播指數:202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典籍里的中國 第二季:《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觀后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詩經》的字里行間,記錄了人們在勞作了一年之后慶豐收、迎新歲時的景象。
正月初三(1月24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央視綜合頻道、央視創造傳媒和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打造,中國國家圖書館參與的大型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在春節之際以“詩”迎新,陪伴觀眾走入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的煙火人間。
隨“當代讀書人”撒貝寧對話漢代大儒毛亨、毛萇。自開播以來,《典籍里的中國》受到眾多年輕人喜歡,第二季豆瓣開分9.0。節目一經亮相
2023年1月24日:改造家園和土地,要一年一年不斷地做下去
我們高郵城市宣傳語是——“好事成雙在高郵”,今天的兩部影視劇作于我而言亦是——“好事成雙”。
《流浪地球2》是主動而至的驚喜,《典籍里的中國——詩經》是意外之外的驚喜。
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致使《流浪地球2》的前15分鐘丟失,但我依然很識有所得——或許對于高技術含量的知識性內容我不能知之,但其人文性的表現得其一面已知足——正如馬兆先生在最后對周恒宇先生說的“沒有人的文明是沒有意義的”
通過《典籍里的中國》,淺顯了解了《永樂大典》的歷史,徹底被像陳濟一般不求功名利祿,只為傳承文化的讀書人折服。
一萬一千四百冊,四億七千萬字,本末精粗,粲然備列,在只能用大腦和雙手整理古今智慧的時代,他們用“一邊在手君無怪,曾點蓬山四庫書”的純粹,終成萬世之作。
“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開卷而古今之事一覽可見”,我似乎在陳濟身上看到了王守仁封身心于自然,終頃刻頓悟的豁然開朗,看到了司馬遷獄中忍辱負重,嘔心瀝血成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更看到了范仲淹不以物喜
之前每一集都看,正好在給學生講朱自清的《經典常談》,第一篇就是《說文解字》。昨晚看完后,很感謝編劇組沒有把各種民間傳說放進許慎的故事里。其實許慎作為戲劇人物,不太好表達,和往期相比,戲劇創作難度比較大。因為許慎史料記載少,一生就是潛心著書,沒有什么戲劇沖突的點。昨晚的節目看完,還是挺好的,編劇把故事的核心放在《說文解字》最為了不起的分部編類上,再借此表現許慎的治學態度和性格,典籍和人物都立住了。
當然陳曉的表演也是加分項
《永樂大典》:陸游:買地孤村結草廬,蕭然身世落樵漁。一編外手君無怪,曾典蓬山四庫書。明代大儒陳濟過目不忘,深藏功與名,不求官不發財只為編纂教讀書人讀書的大書,以一介布衣領銜《永樂大典》都總裁,帶領千余學士編纂史上最大的類書,真乃讀書人中讀書人,時譽為“兩腳書櫥”(原來是讀書人最高稱謂)。陳濟:“我即是書,書即是我。”以韻統字,以字系事。
《越絕書》:“絕”乃“勾踐時”,是越國勾踐時代的歷史,乃地方志之始祖。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越國先祖大禹于揚州絕地求糧
我們由對圖騰的尊崇走向人授神思再走向天人合一,自始至終,我們的文化都沒有單一的摒棄人和自然而獨存,天地人是一體的,所以天命從來不是自上而下的俯視,那么,何為天命?是人的壽年,是上天的意志,還是自然的法則,伏生在等,謝應芳在等,亂世之中,飽經磨難,盛世之時,命不由人,得待時機,節目中,讓我動容的正是對于等待的詮釋,他們等待,用文人最純粹的心去修書護書,或許,天命便是這飽含愿切的等待。
在今天,我們通過網絡便能輕易獲取信息,也能通過提純而獲取自己最需要的知識
典籍里的中國 第二季:《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觀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