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22:14
首映:1993-08-18(美國)
年代:1993
時長:104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2
觀看數:54324
來源網:三年影視
“曼哈頓謀殺疑案”伍迪艾倫的爵士樂:Sing, Sing, Sing (With A Swing)
在五十年如一日的小老頭形象里,這大概是我見過的最為懦弱與膽小的伍迪艾倫了。甚至都讓我有了一絲厭煩,怎么會有這樣一個膽小怕事、沒有責任心的男人呢,還好在影片最后,他終于男人了一回。
在觀看完電影后,我才了解到女主本是為米亞法羅構思的,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只能拉了導演的另一位繆斯——老搭檔黛安基頓來救場,他也完美的撐起了這個角色。在劇中大家伙一起構思如何用錄像帶來欺騙豪斯先生時,她無法更往上翻的白眼,著實讓人忍俊不禁。(插一嘴,看了這么多伍迪艾倫的電影
先吐槽下豆瓣不能保存、新編輯器難用的要死,火狐真TM傻逼。
這不能算一部懸疑片,只能說是一部劇情片,或者是兩性關系片。
對我這種對劇情合理性有嚴格要求的人來說,這電影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錄音、電梯和情婦,比如他們在電梯里面居然發現了尸體,一片黑暗過后,莫名其妙尸體就莫名其妙放回去了,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到了地下室,從后門出去還能看到豪斯先生去毀尸滅跡,并且對男女主的跟蹤無動于衷,比如那個老情婦幫豪斯先生做不在場證明,最后還如港片一樣橫空出來擊敗反派。
重點是謀殺案嚒?不是。
當戴安基頓周旋于兩個男人之間的時候,她感到十分輕松,舒適,因為這個時候所謂的世界是以她為中心的,謀殺案只是一個幌子,她通過謀殺案讓自己成為了兩個男人的焦點。
而當女二把一切邏輯都梳理通順的時候,她則表現出了質疑反對與焦慮不安。
“這女人你們從哪找的?”
說回非重點但作為標題的謀殺案吧,老套的偵探故事中,最后都是別的奇怪的偵探小說拯救了整個案情。
錄音作為神邏輯轉折向來都是很好用的,何況是再拿錄音的剪輯去騙人。
不知道為什么,有關伍迪 · 艾倫所有的書和他本人的訪談里都對這個片子所談甚少,據說伍迪 · 艾倫很喜歡它,拍的時候也很開心,但就是票房平平。而相對受大眾歡迎的“曼哈頓”,伍迪 · 艾倫討厭到要死,說是一輩子都難以從它的陰影里掙脫出來。可見片子拍完后的命運真是不由導演說了算的。
我卻在16年前對它一見鐘情。反復看了至少不下幾十次。總之在任何時候拿來放,心情總是很愉快的。大概因為我一直喜歡唐僧式的嘮叨所致。也有人因為這片子嘮叨得最后實在看不下去的。
只談幾點
在日劇《欺詐游戲》中,最經典的一場被稱為”少數決”。所有人被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寫下“Yes”或“No”的答案,少數人所選的一方獲勝進入下一輪,參賽者在游戲期間通過互相欺瞞與拉幫結派達成目的。
這回在紐約這個大熔爐里,騙術之人似乎并沒有得到什么好下場,好人倒是有了個幸福的結局。
Woody Allen的第23部作品里的曼哈頓是彩色面孔下的黑白影像,是中老年偵探團飽和且衰老的婚后生活中的一團火苗,也是潛藏在親密關系之下的一場欺詐悲劇。
主角Lipton夫婦在這場冒險中拯救了彼此搖搖欲墜的婚姻生活
第十七部伍迪艾倫,這部是極致,是極致!還有什么詞匯能用來形容他的電影嗎?以后看到更好看的要用什么來形容?神來之筆?上帝的杰作?
豆瓣上這部電影的觀影人數才2189,嚴重被忽視的佳作好嗎?!我真替伍迪艾倫鳴不平!
極其精彩,精彩在哪兒?OK
這部電影融合了伍迪艾倫式幽默及他的慣用主題“迷茫的婚姻,話癆,犯罪”以及希區柯克的<后窗>+<迷魂記>+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控方證人>三部佳片的特色
“曼哈頓謀殺疑案”伍迪艾倫的爵士樂:Sing, Sing, Sing (With A Swing)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