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2 19:03
首映:2015-01-23(中國大陸) / 2014-12-17(美國)
年代:2014
時長:144分鐘 / 16
語言:英語
評分:8.6
觀看數:20362
熱播指數:374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IMAX3D物有所值
《霍比特人》3看完,五軍之戰給魔戒史詩終于劃上一個句號。
已經淪為顏控,不管精靈王如何自私寡情,丫在亂軍中片葉不沾身的絕世姿容真是叫人贊嘆啊!精靈王子必須耍酷,飛來飛去的可惜還是老了14歲,活生生輸給他的爹啊!鄧波利多甘道夫和女王怎么回事?依稀恍惚還有段隱藏的情史,上回就很曖昧了!
場面自然大氣磅礴,五軍鏖戰城下的場面讓人摩拳擦掌啊,最后英雄總會逆襲的!哎,薄薄一本《霍比特人》也能讓彼得杰克遜拍了三集,魔戒厚厚三本委實精彩太多,咕嚕一人就能秒殺前傳中的角色吧?可惜是魔戒拍在前,彼得接下來會寂寞了吧?也是玩嗨了玩好了!
真想在電影院把《霍比特人》、《魔戒》再一口氣看一遍呀,《哈利波特》也是一個念想,唯獨托爾金那位老朋友的納尼亞傳奇怎么也看不下去~
自2001年《指環王1:魔戒再現》開始,“魔戒”三部曲引領著全世界影迷,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無比宏大壯觀的西方魔幻世界,也讓世人記住了一位必將載入電影史冊的新西蘭大導演的名字——彼得?杰克遜。而時隔數年之后的2012年,新西蘭的叢林之中,這位大導演又再次將世人的眼光拉回到“中土世界”,關于“魔戒”的故事卷土重來。
眼前這部“五軍之戰”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后一戰”,作為“霍比特人”三部曲的大結局,和“整個魔戒系列的終極大結局”雙光環傍身的“超級大高潮”,在《指環王》三部曲,連續三年同期上映,連續三年部部經典的狀況下,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培養出了太多影迷的觀影慣性,仿佛每年到了年底沒有“魔戒”的故事,圣誕、元旦就有所缺憾,同時也培養出無數的中土粉絲,三年的苦心經營,勢頭的一浪高過一浪,最終促成了《王者歸來》在奧斯卡上的君臨天下,一個代表著科幻電影翻身之作的那個年頭。幾年之后,彼得?杰克遜登高一呼,當年的死忠們,再度涌向影院,再度等待著被他新的三部曲征服
盼望著盼望著,一年一回歸的霍比特人3終于公映了。電影雖然兩個半小時還多,可是看完后依舊令人感到意猶未盡。精彩的情節,宏達的場景設計,一個個熟悉的面孔,緊湊的電影節奏,優美的配樂,一切的一切,都讓人回味無窮。作為魔戒三部曲的前傳,霍比特人繼承了魔界的宏達敘事,也在多方面情節上面為魔戒做了鋪墊,在電影里面還有很多小細節,是像我這樣的死忠魔戒粉津津樂道的:
1. 所謂五軍之戰,到底是哪五軍?
在看電影前,我就暗暗算了下,應該有人類,精靈,矮人和半獸人(壞人),可是第五軍到底是何方神圣還是有些懸念的。看到電影的中途,發現半獸人其實有兩只隊伍,如果將這兩只隊伍各算一軍,似乎勉強說得過去是五軍。直到老鷹們出現,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神鷹”也參與到這次戰爭中,作為獨立的一方。值得一提的事,神鷹似乎是與人類,精靈,矮人等并列的一族,他們的統治者鷹王是屬于“邁亞”(次級神)的高級存在。很多人吐槽在魔界中為什么不讓老鷹直接叼著魔界丟到末日火山中直接銷毀,一了百了。像很多其他種族一樣,鷹族作為獨立的種族
1. 中土世界的締造者
《霍比特人》《魔戒》都是英國的托爾金的作品(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 3—1973.9.2).托爾金生前的主要身份是牛津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主要研究安格魯撒克遜語言,精通十幾種語言,掌握接觸的語言據說多達八十種。(我知道懂語言種類最多的是陳寅恪)所以《指環王》《霍比特》里面那些你聽不懂的話,不是瞎編的,通常都是托老自創的精靈語。(少部分是黑暗語,矮人語等等)電影中創造的新語言不少人知道《阿凡達》里的納威語,據說是卡梅隆找了一堆學者編創的。不過和精靈語的廣泛流傳以及幾十年歷史來說,納威語真得算不上什么的。記得人人網曾經流傳一個學語言網站的日志,很多指迷人分享了,我點開一看最后一個網站是學精靈語的!精靈語有昆雅和辛達,昆雅是高等精靈說的,辛達就是辛達精靈說的,差異很大,不過托老作品里從來沒有過語言不通的問題。
Ps:關于很多人名,地名之類的之所以譯名不統一就是因為精靈語和英語的發音規則不同,而國內出版公司無良為了圈錢找了一堆只懂英文的人趕出來了譯作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IMAX3D物有所值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