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08:58
首映:2016-10-28(中國大陸)
年代:2016
時長:111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3
觀看數:63159
熱播指數:1188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驢得水】“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更糟”
風和日麗,輕松歡快。團結、樂觀、奮斗的三民小學正值假期。
四位老師:裴魁山、周鐵男、張一曼和校長孫恒海,積極地討論下一個學期的規劃。學生流失嚴重,校長提出用驢(呂)得水老師的工資作為獎學金。原來學校一直吃一名英文老師的空餉。這位老師其實是頭拉水的驢。它的工資用來填補學校和老師的各種支出。接到電報,國民教育司第二天要來考察學校和五位老師。大家臨時拉了來學校修校鈴的銅匠冒充呂得水。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這幾位老師來到這個20公里外才能打到水的鄉下是因為各有“污點”
很好的電影,但看完還是心有余悸的。讓人害怕的是,里面的每一種惡都顯得那么人性(對自己太寬容了),但明明就是錯了,直到后果很嚴重了才能意識到,意識到也不愿承擔,因為還能歸結為是大環境的腐壞。簡單地說,里面每一個錯,如果發生在我身上,可能我都會犯。但這種害怕我覺得并不壞,能讓人反思自己。
看了一些評論,認為這部電影中的除了張一曼,都是被欲望驅使的,孫校長要實現他農村教育家理想的欲望,慈善家為了彰顯自己慈善的欲望……而唯有一曼活得自由,說明了女性的覺醒,但最終以悲劇收場,又代表著男權的壓迫。
其實,這種被現代人供起來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欲望。在這條越走越遠的錯路上,一曼難道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因必有果,要自由,不要責任,便是現代被扭曲的女權主義。“我想睡誰就睡誰,你管得著么?”其實誰會來管你啊,但這真的不是善待自己的表現,情債也是一種債。
我并不是男權主義者,只是覺得在性別問題上沒有較真的意義。按佛教的觀點,每個人都曾經做過男人和女人。如果你這輩子很討厭女人
看完有個感受,這部電影仿佛都市森林-主題密密麻麻交錯起伏,非常有思辨性,一些議題比如slut shaming很現代;故事很有意思也邏輯圓滿,可是也仿佛摩天樓,太過陡直,失于流暢自然。
首先不說這種plot driven而不是character driven的模式本身就有為了推動劇情強行改變人物行為模式,從而導致故事生硬不自然的可能,就算是plot driven,人物的人格、行為和邏輯也還是要自洽的,人物的改變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符合規律的過程,而不像這部電影中幾乎每處重大轉折都是因劇情進展的需要而強行設置,這種觀感非常不舒服,也不符合自然常理。說到這兒要對比一下個人感覺有相似之處的另兩部電影:一個是狗鎮,一個是新片elle。同樣是闡述惡的主題,狗鎮的劇情推進與人物變化就非常符合常規認知。至于elle,劇情的轉折令人驚詫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也是看完仿佛吃了蒼蠅的觀感,但仔細推敲elle中每一個人物的行為,乃至女主角每一次超乎常理的行為,基于人物當前背景經歷與觀念都是非常合理的,不這么做才奇怪。所以這部電影的劇本很有意思
終究沒有錯過這部沒有絕對主角的《驢得水》. 以理想標榜自己的校長 以自由標榜自己的一曼 以正義標榜自己的鐵男 以絕對自私標榜自己的老裴 以純粹標榜自己的佳佳.這一個個被詮釋的如此鮮明的人性特點 哪一個 我們身上沒有?或隱或顯 或由隱到顯 或由顯到隱 劇中這幾個人的矛盾爭執不正是我們自己內心種種人性的交織與沖突嗎?我們都以為自己是某一種人 我們都在默默堅守著某種原則和底線 我們都以為無論發生什么自己都絕不會做與之相違背的事情. 然而 特派員手下的那把槍 沒有打死鐵男 卻打碎了他堅守的正義. 這把槍 潛伏在所有人的生命里. 它可能是威脅 可能是誘惑 . 一曼最終死于她從不曾畏懼的流言和辱罵;去美國留學的機會和他爸爸向她磕的頭碾碎了佳佳的純粹;一曼的拒絕撕破了老裴的溫文爾雅;校長那差點犧牲掉女兒幸福換來的理想恰恰因為他的蠅營狗茍幾欲破滅.最終 所有人 所有那些曾經無比堅守自我的人 都臣服并妥協于那聲槍響. 這場鬧劇結束了 佳佳醒了 她說“過去如果就這么過去了
午飯的時候翻著電視,剛好看到了驢得水,因為挺喜歡電影主題曲,索性就在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放了這部電影……
……結果我爸我弟中途跑路,只剩我和我媽媽,眼看著片子要結束,也就勉強把它看完了
……電影全程我就一心只想著吐槽,結果看到評論多是在說故事好,有深度。讓我這個只想給差評的人覺得有些汗顏——難道是我還沒有深度解讀這部電影?
但作為一個很普通的電影觀眾,就觀看體驗而言,這電影給我感覺就是:看得很費勁。
電影開始都還好。可從學校獲得了3萬元教育經費之后
【驢得水】“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更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