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是什么運氣,今年碰到了《瞬息全宇宙》,還能再碰到《子彈列車》?
首先,別管什么劇本,去tmd的敘事人物線索邏輯,一個頂級殺手上了一趟高速列車,車上藏了一堆頂級殺手,他們從頭殺到尾……你跟我這個故事要什么劇本,你會去討論“John Wick”的劇情和深度嗎,為了一條狗基努里維斯殺翻了多少人?
這部電影就像支超級腎上腺素,一直扎在觀眾腰子上。片子講真的時間不短,兩個多小時,一直硬撒血漿觀眾也受不了,所以節奏很重要。
導演沒少從昆汀和蓋里奇那里偷師,又有《死侍2》的經驗

很明顯,這部片的武術指導是成家班,各種道具輔助打斗,各種開門隔檔,各種花哨的跳躍穿越。尚氣的武術指導也是成家班。拿著銀箱子擋刀,一個旋轉,甩過去,這種有節奏的打斗只有成龍愛,并且是他的招牌,記得在他的紀錄片他提過。然后用安全帶捆綁也是成龍的招牌動作設計。尚氣里面,用衣服打,是一個,趴高樓外的腳手架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成家班武術指導。

今年最驚喜的電影,沒想到看出了濃濃的昆汀的感覺。
昆汀都好久沒有拍出這種電影了——血漿、過癮的故事,充分的臺詞量,多個鮮明立體的人物、一些夸張滑稽的調味劑,這些共同構成了昆汀印記。
本片的故事很有意思,雖然有一些牽強——有一些網文感,但是整體上把這幾個殺手都網絡進來的說法還是說得通的,或者是基于情節的,或者是基于人物關系的,他們都有理由,圍繞white death被拉進這個故事。
本片的人物樹立的也很好。皮特演的瓢蟲——運氣好,還比較善良,檸檬——看人真準,王子——示弱一直演

充滿惡趣味的激爽爆米花,卻也在一眾角色的個性塑造上用心頗多,尤其是口述背景的省事操作,將遐想的空間推到邊緣,繼而再無交集……
仔細想來,影片總在有意無意的調侃人物形象,也即沖突的被動化,而所謂的順利,則成了最大的奢望,這點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為了取悅觀眾,滿足他們幸災樂禍的吃瓜屬性……
在我而言,火力全開的雜燴亂燉,燙到來不及細細品味,就是這部作品最大的亮點吧……

子彈列車改變自日本著名作家伊坂幸太郎的《瓢蟲》,在好萊塢面對內憂外困的焦灼僵局中似乎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前些年隨著metoo運動和政治正確風潮的影響,不僅是一批電影人的倒下,更多的時候讓我們看到,好萊塢似乎正在沒落,無論是從價值觀還是文化上。
有爭論就會有改變,所以好萊塢在近幾年也在價值觀和文化兩方面來尋求突破,價值觀上的突破總是會引起各種爭議。無論是《黑豹》亦或者是《白雪公主》都成為當時不小的爭論。
另一類的代表是文化上的改變,它們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改變

子彈列車——曾經滄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