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9 18:41
首映:2017-02-15(中國大陸)
年代:2017
時長:45分鐘
集數:48集
連載:更新至24集
評分:6.5
觀看數:52985
熱播指數:1018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熱血長安”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吧
第一集——詐尸中元
【案件概述】
一開始薩摩看似無關的提到了宣威將軍府,作為一部快節奏的探案劇,他所提及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一個線索,或者是一個埋下的伏筆,所以后面兩個人為了查案就去到了宣威將軍府。
還有故事發展中出現的兩個波斯旅客,薩摩曾言這兩個旅客很有意思,他的隱含意義就是這兩個旅客很可疑。
在別人都在問詢詐尸家屬的時候,薩摩卻在四處查看,并非閑不住想找點事做,而是在探查案件,趙匡國衣服布料來自波斯,家中卻沒有類似衣服,說明衣物來自域外,這就跟下面的波斯旅客聯系起來。
李福海暴斃,偷尸查驗,質問杜侍郎,發現波斯人服毒自殺,當一切看似塵埃落定,覺得可以結案了,然而這時候傳來了杜將軍暴斃的消息。
這才是整個案情的高潮,既然疑犯已死,為何還會有人被殺。
他的死不是死于食物,極有可能就是外物導致的,薩摩在廚房看到了杜侍郎平日用了汗蒸的卵石,便猜到了下毒方法。
有人就是有疑問,為什么薩摩一開始知道那個趙匡國是裝死,還放任不管。我認為的是,他就是單純的想看看趙匡國,裝死是為了做什么
實時渲染影視引擎技術與根據前期拍攝再制作特效的的傳統制作相比,這種技術把傳統特效行業以鏡頭為單位的Matte painting升級為以場景為單位的虛擬攝影。”,重塑了影視業制作流程。
這個團隊運用虛擬拍攝系統隨時跟蹤與常規設置機位相同的攝像機的運動位移,將獲得的數據返輸給引擎以自動計算出當時那一幀的背景,并當場與前景合成出動態影像,這就是實時預演系統。除導演外,劇中表演的演員也可直接觀看直接合成出的畫面,以便及時調整表演方式
1.劇情
因為是單元劇 ,一集一個案件 ,所以節奏很快 ,可能因為前兩集需要介紹人物關系 ,有些地方就被一筆帶過了,個人覺得4集5集就比前三集強不少。因為時間短,可能人物之前的關系發展就會有些突兀。之前宣傳的時候一直打得是本格的旗號 ,雖然劇中也確實沒有什么鬼神的超自然案件 ,但是實際上有一些線索并沒有同時展示給觀眾 ,只是在最后真相大白的時候才透露出來,比如第五集的花生碎 ,(不知道這點是導演忘記了還是后期給剪沒了)。劇中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不要著急吐槽 ,那些都會在結尾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都是線索。對于一個喜歡看懸疑推理的朋友來說 ,這部劇可以沒事打打牙 。
2.特效
白天的特效渲染的光過于強烈 ,太亮了 ,不過貼圖什么的還湊合吧 。晚上的要比白天的強不少 (可能是因為光暗看不清??)不過有一些近景很不錯 ,可以達到真假難辨的地步,比如第三集大殿內的地板 ,地板比旁邊地磚的材質貼的好很多 。這個特效算是能接受的了 ,劇組為了還原大唐的建筑還特意去了日本選景掃描 。之前聶隱娘很多場景都是在日本拍的
本來想自己做,結果微博已經有網友發出來了,看完覺得基本就是這樣。
圖片太小,附原PO地址
http://weibo.com/6058960375/profile?topnav=1&wvr=6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另外作為普通觀眾,想補充一些內容。
當時看完第四集的感覺,這是一個布滿老梗的中規中矩的推理故事,唯一的亮點是那個超大的靈芝。實際上和看過當朋友說起這個故事,他們也是這個感覺。
看完小說的感覺,情節設計比較復雜但創作手法略微生澀的推理故事,黃大仙的亮點在戲班成員故意唱錯,提醒判官戲本有修改,案情存疑,《鬼筆筒》亮點在那句,真兇早在六年前已經死了。
普通感受不能說明技術上的問題,但至少能說明普通觀眾對這些素材其實以習以為常。之前網上的調色盤中,公共素材都說“抄”也就罷了,把原文不一樣的表述內容改成和劇本里相同的句式,再來說抄,這種手法真有些讓人一言難盡。
“熱血長安”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