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看了沉靜如海,后來看了這個片子,發現豆瓣網友都拿這兩個電影來比較,而且普遍更加認同沉靜如海。的確是,如果從編劇講故事的角度來看,沉靜如海的劇情更加合理,場景處理更加自然符合邏輯,而這個電影很多場景太突兀,劇情不連貫,感覺其中沒有人物轉變的鋪墊和發展,過渡太過突兀。后來看評論說是小說改編來的,就去kindle上搜原著來看,結果剛剛看了開頭,說是要付費,而我搞了半天還是沒弄好,超級郁悶。應該看過原著后才有資格評價電影的劇情吧。所以這里只說電影。

比利時漢子典型形象是比較小只的,從南德開始法國一路都不是壯漢體魄。但這位比較荷蘭風,九零后國人妹子好像普遍欣賞這款,算是時代特征。女主臉莫名有些腫,好萊塢畢竟醫美走天下也沒辦法,演技沒有特別打動的場景,尤其結尾處的處理有些尷尬,二人化學反應平平,仿佛他后續事業發展沒有維持一線的良好事態,對比那個女配格比德?倒是打入一線了。總之歐洲包括英國演員在好萊塢總是混不過澳洲人,是否類似幫派一般?

學校幾座食堂都有鋼琴可供師生免費彈奏練習。一次晚課后路過食堂,陣陣琴聲排山倒海撲面而來,磅礴如潮水、雄渾如高山的氣勢在當時真是小小震懾到了我。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聽到感情如此豐沛熾熱的鋼琴彈奏,內心竟然被感染得有幾分激動。彎進食堂一看,原來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胖乎乎的男學生在練琴,琴聲就那樣從他眼花繚亂的揮舞的指尖中神奇地噴涌出來,那一刻突然隱隱有種想了解他的沖動。
可見,音樂是一種多么強大的表達感情的工具,即便語言不通、身份有別、陣營對立,人們依然能通過音樂傳遞情緒
【法蘭西組曲】由索爾·迪勃導演,克制的愛戀才更動人吧!對這種”爛俗的“戰爭愛情片毫無抵抗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