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01:41
首映:2014-05-22(戛納電影節) / 2014-10-08(法國)
年代:2014
時長:139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2
觀看數:9032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媽咪》社會底層無力的愛
其實我這個標題起的很大,這是我第一次看多蘭的電影,因為一部電影便給一個導演下定論,也是很魯莽的行為,但看完媽咪之后,這的確是我最直觀的感受了。
我幾個月前給星際穿越的評論是:“神而未神,爛而未爛。”媽咪看完,我也有著同樣的想法,這部電影有著從小到大非常多的缺點讓我想吐槽
或許是多蘭受現代作品影響比較深,媽咪里有很多“MV風廣告風”的片段,大光圈,逆光,慢鏡頭,配樂推動敘事,零碎的剪輯,這是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的風格,因為它們就非常“爛俗”,是導演無能慣性思維下的產物,在久聞多蘭名氣之后,看到電影里充斥著這樣的東西,實在失望。(據說這還是他五部電影中,這些東西最少的一部?)
與多蘭在自己個人風格上的充分發揮相對的,是他對于電影基本功的把握偏弱,大跨度轉場基本全靠音樂,當電影因為種種原因“不允許”多蘭再用時,就出現了幾次很生硬的“硬剪”,對人物的情感變化描繪也較為潦草,凱拉輕而易舉的介入了二人家庭,當然敘事上的省略是沒問題的,但融入二人之間,卻未對三人態度和情緒的轉變體現的清楚
演員表演的都很用力,盡管我不愛這種家庭,卻不能否認它的存在。母親永遠都是母親,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和昨天看過的《斷線》一起,怎么突然發現15-17歲的少年如此妖孽?他們單純、快樂、陽光、有時還帶點憂郁,他們太敏感!各種小情緒經常被大人忽視,卻被自己無限擴大。
斯蒂夫從小缺少父愛,過于逞強的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這就造成了他外表堅強叛逆有暴力傾向、內心卻脆弱怯懦,還有點戀母的性格。斯蒂芬和戴安每天吸煙講臟話,但是他們心地善良,不善向對方表達自己,但是他們彼此是懂得對方的。作為單身母親需要多大的勇氣照顧自己的孩子一年又一年的長大?結尾前車停在紅燈下,配合小提琴的演奏鏡頭閃過孩子成長的一個個瞬間,從出生到上大學到結婚,這個過程母親付出了數不清的眼淚和艱辛,但只要能陪在孩子身邊,母親只會感到無限的欣慰和幸福。
母親有幾句話值得一提:
“一個早上起不來的母親一定不愛自己的孩子”(母親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我們的起居生活、一日三餐,默默奉獻不曾抱怨);
“我只會越來越愛你
(以下所寫與標題無關,純粹記錄個人觀影心歷路程。)
這一部是多蘭系列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
前1個小時我哭了兩次,一次是她們三跳舞的時候,凱拉慢慢松懈下來一起舞動;一次是她們三拍照的時候,dolan的慢放這一次尤其的溫柔暖和。
晚上繼續看,我天,斯蒂夫親母親的時候我被觸動到了。第三遍落淚是斯蒂夫自殺后母親和他和凱拉一起去旅行,母子之間的愛,“母親會越來越愛兒子,而兒子的愛會越來越少”,音樂響起那一刻,我落淚了。“你愛我嗎?你需要我嗎?”這是斯蒂夫問母親的話
就像旁觀者聽到自殺的人自殺的理由感到值得嗎、真荒謬一樣,我無權評價《媽咪》里的媽媽戴安是否真的盡力做好了一個媽媽,她有她的立場,她過她的人生,她有她的感受,別人再怎么想介入也無能為力。我始終覺得我有必要做一個更好的媽媽,同樣的,希望戴安可以收斂一點光芒,像鄰居凱拉一樣找到和患有多動癥的兒子的溝通方式,從而實現兒子上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夢想和自己在電影末段里幻想兒子順利畢業結婚生子的想象。
電影隱晦地暗示了戀母情結?兒子在和戴安爭吵之后親吻了戴安,戴安什么也沒說轉身走了。單親家庭長大的男孩想要和普通人一樣平平凡凡地過日子是不是很難?電影再沒給任何答案。
我在背景資料里看到這樣一條: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在于全片采用了1:1的屏顯比例以及兩次神一樣的畫幅變化,可惜在我看的版本中并沒有顯示。什么意思呢?簡單說,就是用屏幕顯示比例的變化烘托人物情緒的變化。至于1:1的比例,看慣了16:9屏顯的我并沒覺得有什么不適,就是視覺上感覺像立著的長方形,盡管我特意拿尺子去量了確定是長等于寬的1:1。
又一個開放式結尾
花樣美導澤維爾·多藍的第五部電影。年輕到吹彈可破——Instagram 的畫面,腥紅金黃雪青靛藍,像挑染發色一樣隨意;慢鏡,搖蕩,mv的節奏,音樂荼毒情節;話癆,從頭咆哮到尾,歇斯底里;導演不知斂藏,一味使用加法,任性多才,矯情狗帶,才華橫溢到每一場戲都要精盡而亡。然而不要以為視覺系都只是徒有其表,母子間刻骨的深情在激烈的沖撞與奔突中被表現得鮮血淋漓,而女鄰居臨時搭伙而成的三口之家也讓人倍感世事悲苦……片尾曲Born to die與其翻譯成模棱兩可的“向死而生”,不如直譯成“生為黛安”,那是電影中媽媽的名字。
變畫幅的設計確實挺神的。不得不說多蘭的配樂品味確實好但是鋪的有點太滿了。大量變焦,虛焦帶來人物心理的隔膜。幻想中的人都是虛虛實實的,飄忽不定,最后只剩下光暈。酒吧那段心里蒙太奇驚艷,各種迷幻的光線,嘈雜的聲音。從這一段感覺到史蒂夫暴力的行為更像是外界的擠壓下的一種本能的反應。
父親角色的缺失下的母子關系微妙,一方面失去了父親權威的壓制,男孩的行為更加無拘無束。另一方面俄狄浦斯情結浮現,可以看到史蒂夫有想要叛逆,有想要保護母親的矛盾。這點在殺媽中也有
《媽咪》社會底層無力的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