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18:13
首映:2013-09-19(中國大陸) / 2010-02-11(柏林電影節)
年代:2010
時長:97分鐘
語言:上海話,漢語普通話
評分:7.9
觀看數:50112
熱播指數:93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團圓”品質炸裂的劇情片 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電影放映之前是王全安導演的現場交流會,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導演這條路遇到困難才會實現突破,我們要享受困難。”其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初中寫的議論文都不知用過多少次什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之類的論點,但是聽到導演親口說出來還是覺得很勵志!!
這部片子看的時候覺得不錯,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不自覺地面帶笑容觀看著~很多小idea讓人哭笑并存,尤其是三個人圍坐在桌邊聊天唱歌的橋段(海報),巧妙極了。~~~
但是看完后,電影帶給我內心的感動在一瞬間就蕩然無存。
走出影院的時候我無話可說,就是我毫發無傷,什么也沒有帶走,沒有玄機暗線引我猜測,沒有模糊段落喚我深思,影片在恰當卻不完美的時候結束,單薄無力,我內心只剩空虛,似還摻雜一絲失望。原有的觸動似劃在沙灘上的痕,淺并且微弱。無法與昨晚同一時刻在MOMA看的《碧落雪山》相比。
那我的感動轉瞬即逝,我想是出于表達感情和表現時代上的缺陷。
表達感情上:
整部片子對于兩個老人舊時生情的部分沒有任何描述,企圖全部由觀眾自行感受
因為看演員的誕生里翟天臨、于月仙、俞灝明的作品才看了這部電影,這是演員誕生里第二次把我看哭的短劇,第一次是劉蕓、黃璐的《親愛的》。
影片第10分鐘,居委會主任的臺詞出錯本是NG鏡頭,但導演沒喊cut而是用到了電影了,這更顯得有意思,為啥說是NG呢,因為最左邊那個大女兒已經看向了導演這邊以為NG要重拍,所以不是故意設置的而是誤打誤撞、錯進錯出。居委會主任把那句 “祝天下親人” 口誤為 “祝天下有情人.....” 在當時的場景下以及劉燕生和玉娥尷尬而微妙的關系下更顯得突出和唏噓諷刺,所以這應該也是導演將錯就錯為達到更好效果的意圖。
一開始沒認出來外孫女娜娜是莫小棋演的,還以為是《異鎮》里演梅寡婦的周放,其實莫小棋不走后來的性感路線可能更好吧,她在團圓里的大學生扮相就挺好的。
最后說說劇情和人物,作為當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劇本(銀熊獎)的得主,本劇的劇情路線還是比較清晰,也比較易懂,從頭到尾就是劉燕生四十年后從臺灣回到上海想帶走玉娥、末了大家都能心照不宣知曉一年感情又怎敵得過四十年的恩情的故事
人間不值得。
值得的就是值錢。好聽的話自然天花亂墜,五彩繽紛,其中不怎么好聽的卻又特別牢靠的:這個很值錢。注意一定是有個大概的范圍,如果溢價說【無價之寶】,【無法用金錢估量】,大抵就相當于不肯加工資的老板最喜歡說我看好你。
電影過半,老劉去銅川路買了野生的河鮮海鮮做了據說是人間至味的“佛跳墻”,老陸拿出了珍藏二十年的老酒:這酒不值錢,但是放了二十年,時間值錢。
如果拿出去估價,還是佛跳墻值錢。譬如一定完勝四個一百元一只的青蟹。但放在時間里,二十年的時間多少也是值點錢的。
本片其實想講的,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同時以小見大,導演花了很多功夫去講老劉這個介入因素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同時也頗具野心的觸碰到兩地的過去和現在。最精彩的兩段戲是飯館中風和三人唱歌,長鏡頭酣暢淋漓,但劇本本身其實是有問題的,第一次女三人小聚餐之前,老劉的過去和動機,老太太的糾結和接受,老頭子的猜測和同意,都沒能足夠的展現出來,造成人物本身的別扭和招黑,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去關注命題本身。B站彈幕是實時了解觀眾心態的好工具,觀影中,大量彈幕在抨擊角色或者為角色辯解,部分還存在對于隱喻的過度解釋,結果對于時代背景,兩地關系,中國式家庭,愛情與責任等更有價值的命題的討論都被稀釋了。雖然三位老演員的表演極大的挽回找補,為人物的行為尋找合理性,但總體而言還是擰巴了。另外,大兒子的角色其實非常有的寫,但不知為何就兩三場戲份,也可能是我看的有刪節。總之,有佳句,無佳章,可惜了好題材。
最后個人的感慨,男人一定要抓住女人的心,帶著心走入婚姻,不然再是付出,只換來一句有恩情沒感情
上海人就是一種奇特的熒幕存在。他們培育出的特有氣息為藝術創作帶來了很多素材。甚至可以發展為一種符號。
是什么?飯桌。
要說具體一些,食物的種類,對吃的態度,制作食物的方式,和食材偏好。當年飲食男女給我帶來的震撼已經超越了藝術本身的優秀,它的光環能耀眼到讓你去思考整個東方。整個中國。再一次讓我擁有這種用眼睛和味蕾去體驗的東方作品,沒有想到是王全安導演拍的這部團圓。
劇本原出自女人之手,就像如果每個城市有性別,上海一定是中國的大女兒,這個大女兒知書達理細膩溫潤
“團圓”品質炸裂的劇情片 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