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一上來就是葬禮,有點淡淡的憂傷,回到過去描述了離開父親十三年一家三口過的日子,半個小時后突然打出了空白的十三年的標題,大家詫異的點開手機看時間,下意識的以為前面那個只是開頭,標題出現在影片中間的事情確實少見,后篇回到葬禮意外的走起了詼諧的路線,父親的朋友們講述了兒子們沒聽過的父親,最后兒子們說,雖然很恨拋棄妻小的父親,但聽到別人口中的父親,又有點愛那個會幫助別人、去世前拿著兒子幼時的作文和別人炫耀的父親。沒有洗白由于欠債逃離家中的父親

上海電影節錯過的,在北京電影節彌補了。齋藤工的處女作,可以稱得上出色了,也難怪上海電影節會得獎。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歡。我喜歡這個暗沉主題之中恰到好處的幽默,喜歡這個并不拖沓卻又足夠文藝的長度,喜歡電影里的配樂和片尾曲,喜歡佛祖的深夜劇式的表達方式,甚至連片頭出現在中間的方式、字幕結束后的影像,我都喜歡。
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樣,我是從電影里的父親去世之后就開始默默流眼淚了。它對我而言太有代入感,我不自覺會想起我陪著父親走過的最后一段日子。我沒有電影里的弟弟那么幸運

70分鐘的短片被葬禮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的視角大概是“黑化”了這個父親,打麻將不關心孩子,欠一屁股債最后一走了之……后面那個有點荒誕的葬禮借那些奇怪的人之口更加完善了這個父親的形象,卻又讓我陷入更深的疑惑中。他很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甚至不惜欠債幫助他人,他同時又隱藏了這一切,好像都是些見不得光的事。我想離家出走前欠下的錢多少和他的賭博有關,之后他的助人可能出自于一種內心贖罪的需要,對二兒子他確實寄予厚望,可是他的人生是失意的沮喪的

空白的13年:人生有幾個十年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319.html